手关节疼痛、肿胀需由医生详细评估病因后个体化治疗,外伤因素24小时内分别冷敷、热敷并限制活动,炎症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有各自一般及药物治疗方法,其他原因如骨关节炎也有相应治疗,康复护理包括手部康复锻炼和生活方式调整,儿童和老年人有特殊注意事项,需综合多方面措施治疗。
一、初步评估与诊断
手关节疼痛、肿胀首先需由医生进行详细评估,包括询问病史(受伤情况、既往关节病史、是否有全身其他症状如皮疹、发热等)、体格检查(观察手关节外观、活动度、压痛部位等),还可能需要辅助检查如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自身抗体检测、关节超声或X线、CT、MRI等,以明确病因,不同病因导致的手关节疼痛、肿胀治疗方法不同。例如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自身抗体可呈阳性,痛风患者血尿酸可能升高,外伤导致的手关节疼痛、肿胀X线可能发现骨折等情况。
(一)外伤因素
若因外伤导致手关节疼痛、肿胀,24小时内可进行冷敷,减少局部出血和肿胀,每次冷敷15-20分钟,每天3-4次;24小时后可改为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利于肿胀消退。同时要限制手部活动,必要时使用支具固定。对于轻度的软组织损伤,一般数周可逐渐恢复;若有骨折等情况则需根据骨折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处理,如复位、固定等。儿童外伤导致手关节疼痛、肿胀时,更要谨慎处理,及时就医,因为儿童骨骼发育尚未成熟,骨折等情况可能有其特殊表现,且需特别注意避免影响骨骼正常生长发育。
(二)炎症性疾病
类风湿关节炎:
一般治疗包括休息,急性期减少手关节活动,缓解期可适当进行手部的康复锻炼,如简单的手指屈伸、抓握等动作,但要避免过度劳累。
药物治疗方面,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等)缓解疼痛、肿胀症状,但儿童使用需谨慎,要权衡利弊;还可使用改善病情抗风湿药,如甲氨蝶呤等,但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使用需严格评估。
痛风性关节炎:
一般治疗包括低嘌呤饮食,避免食用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浓肉汤等,大量饮水,促进尿酸排泄。
急性发作期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依托考昔等)缓解疼痛、肿胀,也可使用秋水仙碱,但秋水仙碱副作用较多,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使用需谨慎;缓解期可使用降尿酸药物,如别嘌醇、非布司他等,但要根据患者的肾功能等情况选择合适药物,儿童不建议使用降尿酸药物治疗痛风。
(三)其他原因
骨关节炎:
一般治疗包括减少手关节的过度使用,避免长时间重复性的手部动作,如长时间打字、织毛衣等。可进行手部的物理治疗,如热敷、按摩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肿胀。
药物治疗可使用氨基葡萄糖等保护关节软骨的药物,也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症状,对于晚期严重的骨关节炎患者可能需要考虑关节置换等手术治疗,但儿童一般不会患原发性骨关节炎,多为继发性骨关节炎,需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二、康复护理
(一)手部康复锻炼
在疼痛、肿胀缓解期,根据病因进行适当的手部康复锻炼。例如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可进行手指的伸展、握拳等动作,每天多次,每次10-15分钟,逐渐增加活动度和力量;骨关节炎患者可进行手指的抓握弹力球等锻炼,增强手部肌肉力量,稳定关节。儿童进行康复锻炼时需在家长或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锻炼强度要适中,避免过度用力导致关节损伤。
(二)生活方式调整
对于因工作原因导致手关节疼痛、肿胀的人群,如长时间使用电脑的人,要注意正确的姿势,定时休息,活动手部。选择合适的手部支撑工具,如人体工程学键盘、鼠标等,减少手关节的压力。女性要注意避免长时间佩戴过紧的首饰等对手关节造成压迫。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手关节疼痛、肿胀需格外谨慎,首先要排除外伤、感染等常见原因。儿童手关节疼痛、肿胀可能由先天性关节发育异常、感染性关节炎等引起。如感染性关节炎多由细菌等病原体感染导致,需及时就医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要注意儿童的营养支持,保证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等摄入,促进身体恢复。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儿童的病情变化和药物副作用,因为儿童的肝肾功能等尚未发育完全,对药物的代谢和耐受能力与成人不同。
(二)老年人
老年人手关节疼痛、肿胀常见于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老年人多伴有骨质疏松等情况,在治疗手关节疼痛、肿胀时,除了针对关节疾病的治疗外,要注意补钙和维生素D,预防骨质疏松进一步加重。使用药物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老年人常患有多种慢性疾病,服用多种药物,需谨慎选择治疗手关节疼痛、肿胀的药物,避免加重肝肾功能负担。同时,老年人进行康复锻炼时要缓慢进行,避免摔倒等意外情况发生。
总之,手关节疼痛、肿胀的治疗需根据具体病因进行个体化治疗,同时结合一般治疗、康复护理等多方面措施,特殊人群要根据自身特点进行针对性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