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结节低回声是乳腺超声检查的一种描述,其成因有良性病变(如乳腺纤维腺瘤、乳腺囊肿、乳腺增生)和恶性病变(如乳腺癌)等,需通过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等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不同人群应对建议不同,青年女性勿过度恐慌,定期复查等;中老年女性更重视,尽快明确性质并规范诊疗;有高危因素人群更早更积极检查干预。
一、乳腺结节低回声的定义
乳腺结节低回声是在乳腺超声检查中的一种描述。超声检查时,会根据组织对声波的反射程度不同来形成不同的回声表现,低回声表示结节的回声强度低于周围正常乳腺组织的回声强度。
二、可能的成因及相关情况
(一)良性病变相关
1.乳腺纤维腺瘤
多见于青年女性,是由乳腺纤维组织和腺上皮增生形成的良性肿瘤。超声下表现为低回声结节,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内部回声均匀。其发生可能与体内雌激素水平相对较高等因素有关,青春期、妊娠期等雌激素水平变化的时期可能促使其生长。
2.乳腺囊肿
可为单纯囊肿或积乳囊肿等。单纯囊肿多因乳腺导管阻塞,分泌物潴留形成,超声表现为低回声区,边界光滑,内透声好。积乳囊肿常见于哺乳期或断奶后女性,因乳汁排出不畅,乳汁积聚形成囊肿,超声下也是低回声结节表现,与乳汁潴留导致的局部乳腺组织改变有关。
3.乳腺增生
与内分泌失调相关,尤其是雌孕激素比例失调。乳腺组织出现增生性改变,超声检查可发现低回声结节样改变,常伴有乳腺腺体增厚,结节可随月经周期出现大小、质地的变化,月经前可能结节稍增大、质地稍硬,月经后有所缓解。
(二)恶性病变相关
1.乳腺癌
乳腺癌超声表现多样,低回声结节也较为常见,其边界常不清,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可能伴有微小钙化等表现。好发于中老年女性,但近年来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与遗传因素(如BRCA1/BRCA2基因突变等)、乳腺组织长期受雌激素刺激(如初潮早、绝经晚、未生育或晚生育等)、长期高脂饮食、肥胖等生活方式因素有关。
三、进一步检查及诊断意义
(一)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
对于发现的乳腺低回声结节,为明确其性质,常需要进行超声引导下的穿刺活检。通过获取结节的组织样本,进行病理检查,这是明确结节良恶性的金标准。对于不同年龄、不同乳腺健康状况的人群,穿刺活检的必要性和操作注意事项不同。例如,年轻女性发现的低回声结节,若高度怀疑良性但不能完全排除恶性时,也需要考虑穿刺活检;而对于中老年女性,尤其是有乳腺癌高危因素的,发现低回声结节更应积极进行穿刺活检以明确诊断。
(二)其他检查手段
1.乳腺X线摄影(钼靶)
对于乳腺低回声结节,钼靶检查可以补充超声检查的信息。尤其对于发现乳腺内的钙化灶有独特优势,有些乳腺癌的钙化灶在钼靶上更容易显示,有助于综合判断结节的性质。不同年龄女性钼靶检查的意义不同,一般40岁以上女性钼靶检查相对更有价值,因为随着年龄增长,乳腺组织受各种因素影响发生病变的概率增加,而年轻女性乳腺腺体致密,钼靶检查可能受腺体影响较大,超声检查更为常用。
2.磁共振成像(MRI)
对于一些复杂情况的乳腺低回声结节,MRI检查可以更清晰地显示结节的范围、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对于评估多中心、多病灶的乳腺癌有重要价值,尤其是在乳腺癌的术前分期等方面。但MRI检查费用相对较高,一般不作为首选检查,而是在超声和钼靶检查有疑问时进一步选用。
四、不同人群的应对建议
(一)青年女性
青年女性发现乳腺低回声结节时,不要过度恐慌。如果是乳腺纤维腺瘤等良性病变,若结节较小且无明显症状,可定期复查超声,观察结节的变化情况。同时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规律作息、避免长期熬夜等,保持情绪稳定,因为情绪波动可能影响内分泌,进而影响乳腺健康。如果结节有增大趋势或出现疼痛等不适症状,可考虑进一步评估是否需要手术等干预措施。
(二)中老年女性
中老年女性发现乳腺低回声结节时,要更加重视。因为中老年是乳腺癌等恶性病变的高发年龄段。应尽快安排进一步的检查,如穿刺活检等以明确结节性质。如果是良性病变,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治疗方案;如果是恶性病变,要尽快进入乳腺癌的规范诊疗流程,包括手术、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等综合治疗。同时,中老年女性要定期进行乳腺自查和参加乳腺癌筛查项目,如40岁以上女性每年进行一次乳腺钼靶检查等。
(三)有乳腺癌家族史等高危人群
有乳腺癌家族史(尤其是一级亲属有乳腺癌病史)、携带BRCA1/BRCA2等基因突变的人群,发现乳腺低回声结节时,应更早、更积极地进行检查。可能需要从更年轻的年龄开始进行乳腺筛查,如从25岁左右开始就定期进行乳腺超声联合钼靶等检查。一旦发现低回声结节,更倾向于早期进行穿刺活检等明确性质的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可能的乳腺癌病变,进行早期干预治疗,改善预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