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支气管炎的发生与感染因素(病毒、细菌感染及相应途径、机制)、非感染因素(环境、过敏、自身因素及各自影响)相关,低龄儿童及有基础疾病小儿情况特殊需特别关注与护理。
一、感染因素
(一)病毒感染
1.常见病毒种类:多种病毒可引发小儿支气管炎,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等较为常见。例如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婴幼儿支气管炎的常见病原体之一,在冬季等季节高发,可通过飞沫传播等方式感染小儿。研究表明,在小儿支气管炎患儿中,由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病例占比较高,该病毒会侵袭小儿呼吸道,导致呼吸道黏膜炎症反应,引起支气管的病变。
2.感染途径:病毒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小儿在与感染病毒的患者密切接触时,容易吸入含有病毒的飞沫而被感染。此外,也可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后再接触口鼻等部位而感染。比如在托儿所、幼儿园等儿童聚集场所,病毒容易在儿童之间传播。
(二)细菌感染
1.常见细菌类型: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是引发小儿支气管炎细菌感染的常见病原体。肺炎链球菌可引起小儿肺部及支气管的炎症,流感嗜血杆菌也常导致呼吸道的感染性炎症。有研究发现,在部分小儿支气管炎病例中,通过痰培养等检查可分离出相关致病菌。
2.感染机制:细菌可经呼吸道侵入小儿支气管,在支气管内繁殖,释放毒素等物质,刺激支气管黏膜,引起黏膜的炎症、水肿等病理改变。例如肺炎链球菌进入小儿支气管后,会引发机体的免疫反应,导致支气管局部出现炎症细胞浸润等情况,进而影响支气管的正常功能。
二、非感染因素
(一)环境因素
1.空气污染:室内外空气污染均可对小儿支气管产生不良影响。室外的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等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如颗粒物、二氧化硫等,小儿长期暴露在这样的污染环境中,有害物质会刺激小儿支气管黏膜,降低呼吸道的防御功能,增加患支气管炎的风险。室内装修材料释放的甲醛等有害化学物质,也会对小儿呼吸道造成损害,引发支气管炎症。
2.气候因素:气温的剧烈变化、空气过于干燥等气候因素也与小儿支气管炎的发生相关。例如寒冷的空气可刺激小儿支气管黏膜,使支气管痉挛,同时降低呼吸道的抵抗力;空气过于干燥会使呼吸道黏膜水分丢失,黏膜干燥,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从而增加小儿患支气管炎的可能性。
(二)过敏因素
1.过敏原种类:小儿接触过敏原是引发支气管炎的重要非感染因素之一,常见的过敏原包括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皮屑等。比如对花粉过敏的小儿,在花粉传播季节接触到花粉后,机体发生过敏反应,可引起支气管的过敏炎症,出现咳嗽、喘息等支气管炎的相关症状。
2.过敏引发机制:当小儿接触过敏原后,机体的免疫系统会将其识别为外来的有害物质,从而启动免疫反应,释放如组胺等炎症介质,这些炎症介质会导致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气道狭窄,引发支气管炎的一系列症状。例如尘螨引发的过敏反应中,尘螨的排泄物等作为过敏原,可使小儿呼吸道出现过敏炎症,表现为支气管炎的症状。
(三)小儿自身因素
1.呼吸系统发育特点:小儿的呼吸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气道较狭窄,呼吸道黏膜柔嫩,血管丰富,软骨柔软,缺乏有效的弹力组织,黏膜腺分泌不足而较干燥,纤毛运动较差,不能很好地清除吸入的异物及病原体,这些生理特点使得小儿更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进而引发支气管炎。例如婴幼儿的气管、支气管管腔相对狭窄,在受到炎症刺激时,更容易出现梗阻等情况,导致呼吸困难等症状。
2.免疫功能低下:小儿的免疫功能相对成人来说不够成熟,尤其是婴幼儿,体内的免疫球蛋白水平较低,特别是分泌型IgA(sIgA)含量较低,这使得小儿对病原体的抵抗力较弱,容易受到病毒、细菌等病原体的侵袭而发生支气管炎。同时,小儿的细胞免疫功能也相对不完善,在应对病原体感染时,免疫反应的强度和效率不如成人,容易导致感染的持续和加重,引发支气管炎。
三、特殊人群情况及注意事项
(一)低龄儿童
低龄儿童(通常指3岁以下)由于呼吸系统等生理功能更不完善,上述感染、环境等因素对其的影响更为显著。比如低龄儿童在病毒感染时,病情变化可能更快,更容易出现病情加重的情况。在护理低龄儿童时,要特别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让低龄儿童接触过敏原等,一旦出现疑似支气管炎的症状,如咳嗽、喘息等,应及时就医,因为低龄儿童病情变化快,延误治疗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二)有基础疾病的小儿
患有如先天性心脏病、免疫缺陷病等基础疾病的小儿,患支气管炎的风险更高,且病情可能更严重。例如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小儿,由于心肺功能相对较弱,在发生支气管炎时,更容易出现呼吸困难、缺氧等情况。对于这类小儿,除了针对支气管炎进行治疗外,还需要密切关注基础疾病的情况,积极治疗基础疾病,以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减少支气管炎的发生及减轻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