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不孕不育的原因包括生殖系统疾病(如精索静脉曲张、睾丸异常、附睾炎等)、内分泌因素(下丘脑-垂体病变、雄激素缺乏等)、精子运输障碍(输精管梗阻)、免疫因素(自身免疫产生抗精子抗体)以及其他因素(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久坐高温、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慢性肾功能衰竭等),这些因素从不同方面影响男性生育能力。
一、男性生殖系统疾病相关原因
1.精索静脉曲张:精索内蔓状静脉丛的异常扩张、伸长和迂曲,可导致疼痛不适及进行性睾丸功能减退。研究表明,精索静脉曲张会影响睾丸的生精功能,使精子数量减少、活力降低等。其发病机制可能与精索静脉回流受阻,局部温度升高、氧自由基增多等有关,常见于青壮年男性,长期站立等生活方式可能增加发病风险。
2.睾丸异常
先天性睾丸发育异常:如克氏综合征,患者染色体核型为47,XXY,表现为睾丸小而硬,曲细精管发育不良,生精障碍,导致无精子或严重少精子症。
睾丸损伤:外伤等原因造成睾丸损伤,影响睾丸的生精功能和内分泌功能,若损伤严重可能导致睾丸功能丧失。
隐睾:睾丸未降入阴囊而停留在腹腔或腹股沟等部位,由于腹腔温度高于阴囊,影响睾丸的生精功能,且隐睾发生肿瘤的风险也显著高于正常睾丸,多在儿童时期就可发现异常,若不及时治疗会影响成年后的生育能力。
3.附睾炎:细菌等病原体感染引起附睾炎症,可影响精子的储存、成熟和运输。急性附睾炎若治疗不彻底可转为慢性附睾炎,慢性附睾炎会导致附睾组织纤维化,影响精子的正常通过,常见于有不洁性生活史或泌尿系统感染病史的男性,性生活不规律等生活方式可能增加发病几率。
二、内分泌因素相关原因
1.下丘脑-垂体病变:下丘脑或垂体肿瘤、炎症等病变可影响促性腺激素的分泌,从而影响睾丸的生精功能和雄激素的产生。例如垂体瘤可导致促性腺激素分泌异常,进而引起性腺功能减退,出现精子生成障碍和性欲减退等表现,这类疾病可发生在不同年龄段的男性,肿瘤的发生可能与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
2.雄激素缺乏:体内雄激素水平异常降低,可导致精子生成减少、性功能减退等。雄激素缺乏的原因包括睾丸本身疾病导致雄激素分泌不足,如睾丸间质细胞损伤等;也可能是下丘脑-垂体病变影响了雄激素的分泌调节。年龄增长也可能导致雄激素水平逐渐下降,但病理状态下的雄激素缺乏会明显影响生育功能,中老年男性若出现雄激素缺乏相关症状需及时就医排查原因。
三、精子运输障碍相关原因
1.输精管梗阻
先天性输精管梗阻:如先天性输精管缺如,可能与胚胎发育过程中生殖管道发育异常有关。
后天性输精管梗阻:多由炎症(如附睾炎、前列腺炎等)、手术损伤(如输精管结扎术后等)、外伤等引起。炎症导致输精管粘连、堵塞,手术或外伤造成输精管断裂等,使得精子无法正常排出,这类情况在有泌尿系统感染病史或接受过相关手术的男性中较为常见。
四、免疫因素相关原因
男性自身免疫可影响生育能力,体内产生抗精子抗体,抗精子抗体可与精子表面抗原结合,影响精子的活力、运动能力等,从而阻碍受精过程。例如附睾炎、睾丸炎等疾病可能引发自身免疫反应产生抗精子抗体,一些男性的免疫系统可能错误地将精子识别为外来抗原进行攻击,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但这类免疫性因素可导致男性不孕不育,可发生在不同年龄段有相关生殖系统炎症等病史的男性身上。
五、其他因素相关原因
1.不良生活方式
吸烟:香烟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可影响精子的数量、活力和形态。研究显示,吸烟男性的精子畸形率往往高于不吸烟男性,吸烟时间越长、吸烟量越大,对生育功能的影响可能越明显,长期吸烟是男性不育的危险因素之一。
酗酒:长期大量饮酒可损害睾丸的生精功能和肝脏对雌激素的灭活作用,导致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影响雄激素的正常作用,引起精子生成障碍、性功能减退等,对男性生育能力产生不良影响。
久坐、高温环境:长时间久坐会影响会阴部的血液循环,高温环境(如长期穿紧身裤、泡热水澡、长时间处于高温工作环境等)可使阴囊温度升高,影响睾丸的生精功能,这些生活方式因素可能逐渐影响男性的生育能力,尤其在青壮年男性中较为常见,他们可能因工作等原因长时间久坐或处于高温环境。
2.全身性疾病
糖尿病:糖尿病可引起血管和神经病变,影响生殖系统的血管供应和神经调节,导致勃起功能障碍和射精功能障碍,同时也会影响精子的质量。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的精子活力、密度等指标往往低于非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对生殖系统的慢性损害是导致男性不育的重要因素之一,中老年糖尿病患者需注意对生育功能的影响。
慢性肾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可影响内分泌功能,导致激素代谢紊乱,同时体内毒素积聚等可影响精子的生成和活力,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常伴有生殖系统功能异常,从而增加不孕不育的风险,这类患者多为中老年人,需要综合治疗其基础疾病并关注生育相关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