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关节不适可能由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腱鞘炎等引起,可通过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诊断鉴别,治疗包括非药物治疗(休息制动、物理治疗、康复锻炼)、药物治疗,预防需保持正确用手姿势、适度运动、注意关节保暖、控制体重。
一、常见原因
(一)骨关节炎
年龄因素:多见于中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关节软骨逐渐磨损、退化,50岁以上人群骨关节炎患病率明显升高,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骨代谢发生变化,也会增加患病风险。
生活方式: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关节过度使用的人群易患骨关节炎,如农民、运动员等,频繁的关节活动会加速关节软骨的损耗。
病史:既往有关节损伤史,如手指曾受过外伤,后续关节发生退变的概率会增加。手指关节软骨受损后,自我修复能力有限,容易发展为骨关节炎,出现疼痛、僵硬等症状。主要表现为手指关节疼痛、肿胀,晨起时可有明显僵硬感,活动后稍缓解,但活动过多时疼痛又会加重,可伴有手指关节变形。
(二)类风湿关节炎
年龄性别:多见于30-50岁女性,女性体内的雌激素等激素水平变化可能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相关。
生活方式:目前认为遗传易感性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发病,长期处于潮湿、寒冷环境中可能增加患病风险,但并非绝对诱因。
病史:自身免疫功能紊乱是发病基础,有家族遗传易感性的人群患病几率相对较高。典型表现为对称性的手指小关节疼痛、肿胀、僵硬,早晨起床时僵硬感明显,持续时间常超过1小时,病情进展可导致关节畸形、功能丧失。
(三)腱鞘炎
年龄因素:多见于手工劳动者、长期打字等频繁使用手指的人群,如程序员、纺织工人等,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长期重复手指动作会加速腱鞘磨损。
生活方式:手指过度频繁的屈伸活动,使腱鞘与肌腱之间反复摩擦,导致腱鞘发炎,出现疼痛、僵硬。
病史:无特定典型病史,但长期不良用手习惯是重要诱因。主要表现为手指掌指关节掌侧疼痛,可触及硬结,屈伸手指时可有弹响,即“弹响指”,严重时手指活动受限,晨起或长时间休息后手指僵硬感明显,活动后稍缓解,但重复活动后又加重。
二、诊断与鉴别
(一)体格检查
医生会详细检查手指关节的外观,包括是否有肿胀、畸形、结节等,检查关节的活动度,测量关节的压痛部位等。例如骨关节炎患者可能在手指远端指间关节出现Heberden结节;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多有对称性的手指小关节肿胀、压痛。
(二)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可出现血常规异常,如血红蛋白降低、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异常等;骨关节炎患者血常规一般无明显异常。
血沉(ESR)和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沉常增快,C-反应蛋白升高;骨关节炎患者血沉和C-反应蛋白多正常或轻度升高。
自身抗体检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可检测到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等自身抗体阳性;骨关节炎患者自身抗体多为阴性。
(三)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骨关节炎早期X线可无明显异常,随着病情进展可见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骨赘形成等;类风湿关节炎早期X线可见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骨质疏松,晚期可见关节间隙狭窄、关节畸形等;腱鞘炎X线一般无明显异常,必要时可进行超声检查,可见腱鞘增厚、积液等。
三、治疗与预防
(一)非药物治疗
休息与制动:出现手指关节疼痛、僵硬时,应让手指关节适当休息,避免过度使用。如腱鞘炎患者应减少手指屈伸活动;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也需根据病情适当限制关节过度活动。
物理治疗:
热敷:适用于多种原因引起的手指关节疼痛、僵硬,通过温热刺激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减轻疼痛。一般可使用温毛巾或热水袋热敷手指,每次15-20分钟,每天可多次进行。
冷敷:在急性炎症期,如类风湿关节炎急性发作期出现手指关节肿胀、疼痛明显时,可短期使用冷敷,每次10-15分钟,每天3-4次,减轻肿胀和疼痛。
按摩:由专业人员进行手指关节按摩,可缓解肌肉紧张,改善关节活动度,但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加重关节损伤。
康复锻炼:在疼痛缓解期,进行手指关节的康复锻炼,如缓慢屈伸手指、握拳松开等动作,增强手指关节周围肌肉力量,维持关节活动度。但要避免过度剧烈的锻炼,以免加重关节负担。
(二)药物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等,可减轻关节疼痛、肿胀等炎症反应,但有胃肠道不适等副作用,老年人使用需注意胃肠道保护。
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可使用甲氨蝶呤等药物,延缓病情进展,但需定期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等。
(三)预防措施
保持正确用手姿势:无论是工作还是日常活动,保持手指正确的姿势,避免手指过度扭曲、弯曲等不良姿势,减少关节损伤风险。
适度运动;进行适度的手部运动锻炼,增强手指关节周围肌肉力量,维持关节灵活性,但要避免过度运动。如经常进行手指屈伸、抓握等简单运动。
注意关节保暖:尤其是在寒冷季节或潮湿环境中,注意手指关节保暖,可佩戴手套等,防止关节受寒冷刺激引发疼痛、僵硬。
控制体重:过重会增加关节负担,尤其是下肢关节,但手指关节也会间接受影响,通过合理饮食和运动控制体重,可降低关节患病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