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二尖瓣反流是指收缩期血液从左心房反流回左心房的病理状态,由瓣膜、瓣环、腱索或乳头肌异常致病因,可致左心房、左心室变化及相应临床表现,通过超声心动图等诊断,内科针对病因及心衰治疗,外科可行修复或置换术,不同人群有不同情况需特殊关注。
一、定义与解剖基础
心脏二尖瓣反流是指在心脏收缩期,本该从左心房流向左心室的血液,通过二尖瓣反流回左心房的一种病理状态。二尖瓣由瓣叶、瓣环、腱索和乳头肌等结构组成,这些结构协同工作保证血液单向流动,当其中任何一个结构出现异常时,都可能导致二尖瓣反流。
二、病因
1.瓣膜病变
退行性病变:随着年龄增长,二尖瓣瓣叶和瓣下结构发生退行性改变,如老年退行性二尖瓣反流,常见于50岁以上人群,瓣叶会出现增厚、钙化等情况,影响瓣膜的关闭功能。
先天性异常:如二尖瓣叶发育不良等先天性畸形,从出生时就存在瓣膜结构的异常,导致收缩期血液反流。
2.瓣环扩大
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脏扩大可引起二尖瓣瓣环扩大,使得二尖瓣关闭时不能完全对合,从而出现反流。例如,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中约有一定比例会合并二尖瓣反流。
其他心脏疾病:长期高血压导致左心室压力负荷增加,也可能引起瓣环扩大,进而引发二尖瓣反流。
3.腱索或乳头肌异常
腱索断裂:感染性心内膜炎可破坏腱索结构,导致腱索断裂,使二尖瓣关闭不全,引起反流。例如,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中部分会出现腱索断裂相关的二尖瓣反流。
乳头肌功能障碍:冠心病引起乳头肌缺血时,会影响乳头肌的收缩功能,导致二尖瓣反流。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乳头肌功能不全时,可能出现二尖瓣反流。
三、病理生理改变
二尖瓣反流发生后,左心房在舒张期不仅要接收肺静脉回流的血液,还要接收收缩期反流回左心房的血液,导致左心房容量负荷增加,左心房压力升高,进而引起肺静脉压力升高,最终可导致肺淤血。长期肺淤血会影响肺的气体交换功能,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同时,左心室在舒张期接受左心房反流的血液,使左心室容量负荷增加,长期可导致左心室扩大和心功能不全。
四、临床表现
1.症状
轻度反流:可能无明显症状,多在体检时通过心脏听诊或超声心动图发现。
中重度反流:患者可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这是由于肺淤血导致的,活动时心脏负荷增加,呼吸困难症状更明显;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等左心衰竭表现;严重时还可出现右心衰竭的表现,如水肿、肝大等。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乏力、心悸等症状。
2.体征
心脏听诊:心尖区可闻及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这是二尖瓣反流最主要的体征,杂音可向左腋下传导。
五、诊断方法
1.超声心动图
是诊断二尖瓣反流的重要检查方法。可以明确反流的程度,通过测量反流束的面积与左心房面积的比值来判断反流程度,还能评估瓣膜及瓣下结构的情况,如瓣叶的形态、腱索是否断裂、瓣环是否扩大等。例如,反流束面积与左心房面积比值小于20%为轻度反流,20%-40%为中度反流,大于40%为重度反流。
2.心电图:可发现是否存在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情况,协助判断病情,但对于二尖瓣反流的直接诊断价值有限。
3.胸部X线:可观察心脏大小及肺淤血情况,重度二尖瓣反流时可见左心房、左心室扩大,肺纹理增多、模糊等肺淤血表现。
六、治疗原则
1.内科治疗
针对基础病因治疗:如高血压患者需控制血压,使用降压药物将血压控制在合适范围;冠心病患者需改善心肌缺血,可使用改善心肌供血的药物等。
心力衰竭治疗:出现心力衰竭时,按照心力衰竭的治疗规范进行,使用利尿剂减轻水肿,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等改善心室重构等药物。
2.外科治疗
二尖瓣修复术:对于瓣膜病变较轻、瓣环扩大不严重等情况,可采用二尖瓣修复术,尽量保留自身瓣膜,恢复瓣膜的正常功能。例如,对于一些退行性变引起的二尖瓣反流,通过修复瓣叶、瓣环等结构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尖瓣置换术:当瓣膜病变严重,无法修复时,需要进行二尖瓣置换术,置换人工瓣膜。对于一些先天性二尖瓣畸形严重或退行性病变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瓣膜置换。
七、特殊人群情况
1.儿童:先天性二尖瓣异常导致的反流在儿童中并不少见,儿童患者需要密切监测心脏功能,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反流可能会影响心脏的正常发育。对于先天性二尖瓣反流的儿童,需要根据反流程度和心脏功能情况,早期考虑手术干预,以避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心功能。
2.老年人:老年患者发生二尖瓣反流多与退行性病变有关,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在治疗二尖瓣反流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基础疾病的治疗。例如,在使用药物治疗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需要充分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和手术耐受能力。
3.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女性出现二尖瓣反流需要特别关注,因为妊娠期女性的心脏负担加重。轻度反流且无明显症状的妊娠期女性,需要密切监测心脏情况,定期进行超声心动图等检查;中重度反流的妊娠期女性可能需要在产科和心内科的共同监护下,评估是否需要在妊娠期或产后进行手术治疗,以保障母婴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