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窦性心动过速指静息时心率超100次/分钟且为窦性心律的心律失常,生理因素有血容量变化、激素变化,心脏负担加重包括子宫增大、代谢增加,还有情绪、活动等因素可致;对孕妇可致身体不适、加重心脏负担,对胎儿可致氧气供应受影响、胎儿心率变化;通过心电图及相关检查诊断;一般处理包括休息、放松心情,医学监测包括监测胎心心率等,特殊情况需谨慎处理;预防要合理饮食、适度活动、定期产检。
一、定义
孕妇窦性心动过速是指孕妇在静息状态下心率超过100次/分钟,且为窦性心律的一种心律失常情况。窦性心律是指由窦房结发出冲动引起的心律,是正常的心律。
二、发生原因
(一)生理因素
1.血容量变化:孕期孕妇血容量逐渐增加,到妊娠32-34周时达到高峰,较非孕期可增加30%-50%。血容量的增加会加重心脏的负担,使得心脏需要更努力地工作来泵血,从而导致心率加快,出现窦性心动过速。例如,正常非孕期女性血容量约为4-5L,而孕期血容量可增至7-8L。
2.激素变化:孕期体内激素水平发生明显变化,如孕激素水平显著升高。孕激素可通过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使心率轻度增加。此外,雌激素水平的变化也会对心血管系统产生影响,导致心率改变。
(二)心脏负担加重
1.子宫增大:随着妊娠进展,子宫逐渐增大,向上压迫膈肌,使心脏向左上方移位,同时也增加了心脏的机械负担。孕妇需要更多的氧气和营养物质来供应自身和胎儿,心脏需要增加心输出量来满足这种需求,从而导致心率加快。一般在妊娠中晚期这种情况更为明显。
2.代谢增加:孕期孕妇基础代谢率升高,胎儿生长发育需要消耗大量能量,孕妇自身的新陈代谢也加快,机体耗氧量增加,心脏需要加快跳动来提供更多的氧和营养物质,以满足身体代谢增加的需求,进而引起窦性心动过速。
(三)其他因素
1.情绪因素:孕期孕妇可能会出现情绪波动,如紧张、焦虑、兴奋等。情绪的变化会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心率,导致交感神经兴奋,释放肾上腺素等激素,从而使心率加快,引发窦性心动过速。例如,孕妇在面对产检结果异常等情况时,容易出现紧张焦虑情绪,进而可能导致心率增快。
2.活动因素:孕期适当活动是有益的,但如果活动量过大,身体对氧气的需求增加,心脏需要加快跳动来满足氧气供应,也可能引起窦性心动过速。不过,一般轻度活动引起的心率加快在休息后可逐渐恢复正常。
三、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
(一)对孕妇的影响
1.身体不适:孕妇可能会出现心悸、胸闷、气短等不适症状,影响孕妇的生活质量,使孕妇感到疲倦、乏力,甚至可能影响睡眠。
2.增加心脏负担:长期的窦性心动过速会进一步加重心脏的负担,增加心脏发生病变的风险,例如可能导致心功能不全等情况。
(二)对胎儿的影响
1.氧气供应可能受影响:如果孕妇窦性心动过速较为严重,可能会影响子宫胎盘的血流灌注,从而导致胎儿氧气和营养物质供应相对不足,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例如,胎儿生长受限的风险可能会增加。
2.可能引起胎儿心率变化:孕妇心率的改变可能会通过胎盘传导等途径影响胎儿心率,导致胎儿心率也出现相应的变化,但一般在孕妇心率恢复正常后,胎儿心率也会逐渐恢复。
四、诊断方法
(一)心电图检查
通过心电图可以明确心率情况,以及是否为窦性心律。心电图上表现为P波规律出现,P波形态符合窦性心律的特点,且心率超过100次/分钟即可诊断为窦性心动过速。
(二)相关检查排除其他疾病
需要进行一些相关检查来排除其他可能导致心率加快的疾病,如甲状腺功能检查,因为甲状腺功能亢进也会引起心率加快,通过测定甲状腺激素水平可以排除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导致的心率异常。
五、处理措施
(一)一般处理
1.休息:孕妇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休息时可采取左侧卧位,这样有助于改善子宫胎盘的血流灌注,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心脏的负担。
2.放松心情:孕妇要保持心情舒畅,通过听音乐、散步等方式缓解紧张、焦虑情绪。家人也应给予孕妇更多的关心和陪伴,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二)医学监测
1.监测胎心和孕妇心率:密切监测胎儿的胎心情况以及孕妇自身的心率变化,定期进行产检,通过胎心监护等手段了解胎儿在宫内的状况以及孕妇心脏的功能状态。
2.评估身体状况:医生会定期评估孕妇的身体状况,包括心功能等方面的评估,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特殊情况处理
如果窦性心动过速较为严重,经过一般处理无法缓解,或者合并有其他严重的心脏问题等情况,可能需要进一步在医生的评估下考虑是否需要进行药物等其他干预措施,但药物的使用需要非常谨慎,因为要考虑对胎儿的影响。
六、预防建议
1.合理饮食:孕期要注意合理饮食,保证营养均衡,控制体重增长速度不宜过快。避免摄入过多高盐、高脂食物,以免加重心脏负担。建议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新鲜蔬菜和水果等。
2.适度活动: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度的活动,如散步等,避免长时间剧烈运动,但也不要长期卧床不动。适度活动有助于增强心肺功能,但要注意根据自身情况调整活动量。
3.定期产检:按时进行产检,及时发现孕期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包括心脏方面的异常情况,以便早期干预和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