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继发性高血压有多种相关原因,包括肾实质病变(如急性和慢性肾小球肾炎等引发,各年龄段均可发病,有肾脏疾病史或感染史儿童易患)、肾血管性疾病(如肾动脉狭窄由多发性大动脉炎、肾动脉纤维肌性发育不良等引起,前者好发于青年女性,后者儿童期发病无明显性别差异)、内分泌疾病(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由肾上腺皮质增生或肿瘤致醛固酮过多,儿童期发病少;嗜铬细胞瘤由其分泌大量儿茶酚胺致血压急剧升高,儿童期可发病且相对少见)、心血管疾病(主动脉缩窄为先天性血管畸形致狭窄近端血压升高,各年龄段均可发病)、药物因素(长期用糖皮质激素等可致血压升高,低龄儿童更易受影响)、遗传因素相关的综合征(如Turner综合征主要在女性儿童,Liddle综合征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家族有相关遗传病史儿童需检查)。
病因及机制:多种肾实质病变可引发儿童继发性高血压,如急性肾小球肾炎,多因链球菌等感染后引起免疫反应,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加,进而引起血压升高;慢性肾小球肾炎是由多种病理类型的肾小球疾病迁延不愈发展而来,肾脏的病理损伤导致肾功能逐渐减退,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促使血压升高。
年龄与性别因素:各年龄段儿童均可发病,无明显性别差异,但不同病理类型的肾实质病变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发病率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先天性多囊肾在儿童期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病可导致血压升高。
生活方式与病史影响:有肾脏疾病相关病史或近期有感染史的儿童更易出现肾实质病变导致的继发性高血压,且不良生活方式如过度劳累等可能加重病情,影响血压控制。
肾血管性疾病:
病因及机制:肾动脉狭窄是常见的肾血管性疾病,可由多发性大动脉炎、肾动脉纤维肌性发育不良等引起。多发性大动脉炎多见于青年女性,累及肾动脉时可导致血管狭窄,引起肾脏缺血,刺激肾脏分泌肾素,激活RAAS,使血压升高;肾动脉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在儿童中相对多见,主要是肾动脉中膜或外膜的发育异常导致血管狭窄,进而引发高血压。
年龄与性别因素:多发性大动脉炎好发于青年女性,肾动脉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在儿童期发病时无明显性别差异。
生活方式与病史影响:有大动脉炎相关病史或肾动脉发育异常相关病史的儿童易患肾血管性疾病导致的继发性高血压,生活方式对其直接影响相对较小,但及时发现和处理原发疾病至关重要。
内分泌疾病相关原因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病因及机制:肾上腺皮质增生或肿瘤可导致醛固酮分泌过多,醛固酮作用于肾脏远端小管和集合管,促进钠的重吸收和钾的排泄,引起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加,从而导致血压升高。
年龄与性别因素:儿童期发病相对较少,各年龄段均可发生,无明显性别差异,但肾上腺皮质肿瘤引起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在儿童中的发病率可能较低。
生活方式与病史影响:一般无特定生活方式诱因,若有肾上腺相关疾病病史需高度警惕,及时进行相关检查。
嗜铬细胞瘤:
病因及机制:嗜铬细胞瘤起源于肾上腺髓质或交感神经节等部位,可间断或持续分泌大量儿茶酚胺,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儿茶酚胺作用于心血管系统,使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外周血管收缩,导致血压急剧升高。
年龄与性别因素:儿童期可发病,各年龄段均可,无明显性别差异,但儿童嗜铬细胞瘤相对少见,且多为良性。
生活方式与病史影响:生活方式对其影响不大,若儿童出现阵发性高血压、头痛、心悸等症状,需考虑嗜铬细胞瘤可能,应详细询问家族史及既往相关病史。
心血管疾病相关原因
主动脉缩窄:
病因及机制:主动脉缩窄是先天性血管畸形,导致主动脉局部狭窄,引起狭窄近端血压升高,远端血压降低。由于主动脉缩窄部位以上的血液灌注增加,使血压升高,而狭窄部位以下供血不足。
年龄与性别因素:是儿童先天性心血管疾病导致继发性高血压的常见原因之一,各年龄段儿童均可发病,无明显性别差异。
生活方式与病史影响:先天性疾病,与生活方式关系不大,但家族中有先天性心血管疾病病史的儿童需注意筛查主动脉缩窄。
其他原因
药物因素:
病因及机制:某些药物可引起儿童血压升高,如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可导致水钠潴留、促进肾素分泌等,从而引起血压升高;服用某些免疫抑制剂等也可能通过影响机体的代谢或内分泌功能导致血压异常。
年龄与性别因素:不同年龄段儿童对药物的反应可能不同,一般无明显性别差异,但低龄儿童由于肝肾功能尚未发育完全,更容易受到药物因素导致血压升高的影响。
生活方式与病史影响:有长期使用可能影响血压的药物病史的儿童需关注血压变化,在使用相关药物过程中应定期监测血压。
遗传因素相关的综合征:
病因及机制:某些遗传综合征可导致儿童继发性高血压,如Turner综合征,是由于性染色体异常引起,患儿可出现心血管系统的畸形等改变,进而导致血压升高;Liddle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由于肾小管上皮细胞钠通道功能异常,导致钠重吸收增加,引起水钠潴留和高血压。
年龄与性别因素:Turner综合征主要发生在女性儿童,Liddle综合征各年龄段均可发病,无明显性别差异。
生活方式与病史影响:遗传综合征相关的继发性高血压与生活方式关系不大,但家族中有相关遗传病史的儿童需进行基因筛查等相关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干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