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癌与直肠息肉的区别

来源:民福康

直肠癌是从齿状线至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的恶性肿瘤,病因与遗传、饮食、炎症、年龄等有关,早期症状不明显,随病情进展有排便习惯和性状改变等表现,检查有直肠指检、内镜、影像学等,治疗以手术为主辅以综合治疗,预后与分期相关;直肠息肉是直肠黏膜隆起性病变,部分有恶变倾向,病因与遗传、炎症、生活方式、年龄等有关,多数无症状,较大或多时有肠道刺激等表现,检查有直肠指检、内镜、钡剂灌肠等,治疗有内镜下切除等,预后与息肉性质相关,不同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女性及有家族病史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定义与性质

直肠癌:是指从齿状线至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之间的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属于恶性肿瘤范畴,细胞具有异常增殖、侵袭和转移的特性。

直肠息肉:是直肠黏膜表面向肠腔突出的隆起性病变,大多属于良性病变,但部分息肉有恶变倾向,如腺瘤性息肉等。

二、发病原因

直肠癌: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发生直肠癌的风险显著增加;饮食因素,长期高脂肪、低纤维饮食会增加直肠癌发病风险;肠道慢性炎症,如溃疡性结肠炎等长期不愈,可能诱发直肠癌;此外,年龄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直肠癌多见于中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肠道黏膜上皮细胞发生突变的几率增加等。

直肠息肉:遗传因素是重要原因之一,某些息肉病综合征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炎症刺激,直肠黏膜长期受到炎症刺激,可引起黏膜息肉样增生;生活方式因素,如长期吸烟、酗酒等可能增加直肠息肉的发病风险;年龄也是相关因素,随着年龄增长,直肠息肉的发生率逐渐升高。

三、临床表现

直肠癌:早期症状不明显,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排便习惯改变,如便次增多、腹泻或便秘,便前肛门有下坠感,里急后重,排便不尽感;大便性状改变,可出现便血,多为暗红色血便,量一般不多,常伴有黏液;晚期可出现腹痛、腹胀、消瘦、乏力等全身症状,若肿瘤侵犯周围组织器官,还可出现相应的症状,如侵犯膀胱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侵犯骶前神经可出现骶尾部持续性剧烈疼痛等。

直肠息肉: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多在体检或其他检查时发现。当息肉较大或数量较多时,可出现肠道刺激症状,如腹泻或排便次数增多;便血,多为无痛性便血,血色鲜红,量一般较少,附着于大便表面;若息肉脱垂于肛门外,还可出现息肉脱出肛外的情况。

四、检查方法

直肠癌:直肠指检是简单而重要的检查方法,可触及直肠内肿块,质地坚硬,表面凹凸不平,或呈溃疡型,指套常染有血迹;内镜检查,如直肠镜、乙状结肠镜或结肠镜检查,可直接观察病灶的形态、大小、部位等,并可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是确诊直肠癌的重要方法;影像学检查,如腹部超声、CT、MRI等,可了解肿瘤的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等情况,有助于临床分期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直肠息肉:直肠指检可触及直肠内质软、可推动的肿块,若息肉位置较高,指检可能触及不到;内镜检查是诊断直肠息肉的主要方法,可明确息肉的位置、大小、数目等,并可在镜下进行息肉活检或切除;钡剂灌肠检查对直肠息肉也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可发现充盈缺损等表现,但不如内镜检查直观准确。

五、治疗方法

直肠癌:以手术治疗为主,根据肿瘤的分期、部位等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如局部切除术、根治性切除术等;术后可根据情况辅以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手段。对于晚期无法手术的患者,可采用姑息性治疗,以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直肠息肉:小的息肉可在内镜下进行切除,如高频电切术、激光切除术等;对于较大的息肉或基底较宽的息肉,可能需要手术切除;对于炎性息肉,主要是针对炎症进行治疗,去除刺激因素后息肉可能会消退。

六、预后情况

直肠癌:预后与肿瘤的分期密切相关,早期直肠癌若能及时手术治疗,预后较好,5年生存率较高;中晚期直肠癌预后相对较差,5年生存率会明显降低,且容易出现复发和转移。

直肠息肉:大多数直肠息肉经及时治疗后预后良好,尤其是良性息肉切除后复发风险较低;但对于有恶变倾向的息肉,如腺瘤性息肉,若切除不彻底或复发,可能会进展为直肠癌,影响预后。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直肠息肉相对少见,多为良性,如幼年性息肉等。儿童出现直肠相关症状时应及时检查,由于儿童身体发育尚未成熟,在检查和治疗时需更加谨慎,内镜检查应选择适合儿童的较小规格内镜,治疗时要充分考虑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

老年人:老年人患直肠癌或直肠息肉的风险相对较高,老年人常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在检查和治疗时要综合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治疗方案的选择需更加谨慎,尽量选择对全身状况影响较小的方法,术后要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女性:女性在患直肠癌或直肠息肉时,其临床表现可能与男性无明显差异,但在一些特殊检查和治疗中需考虑女性的生理特点,如妇科检查与直肠检查的协同等,在选择治疗方案时也需兼顾女性的特殊需求,如对美观和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等。

有家族病史人群:有直肠癌或直肠息肉家族病史的人群属于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筛查,以便早期发现病变并及时处理。此类人群要更加关注自己的肠道健康,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等,必要时可进行基因检测等相关检查,了解自身的遗传风险,采取更积极的预防和监测措施。

阅读全文
了解疾病
直肠癌
直肠癌是原发于直肠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属于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肠癌出血特点?
姜金波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甲
直肠癌患者出血特点为出血量增加较快、出血范围广泛,但一般多为便血,且大便性状较为特殊,与常见的上消化道出血及痔疮出血等存在区别。首先,因癌细胞自身可持续增殖并产生浸润性改变,故可形成较多的黏液,可形成黏液血便,区别于上消化道的黑便及痔疮患者的鲜血便。其次,后期癌变侵袭临近脏器时,还可引起并发的血尿及
肠癌手术后需要化疗吗?
姜金波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甲
直肠癌患者手术后是否需要化疗,需要根据病情严重程度、手术效果进行判断,如果属于早期直肠癌,手术治疗一般可以根治,所以术后通常不需要化疗,但如果处于中晚期的直肠癌,手术后患者就需要进行化疗。若患者进行化疗,治疗期间也可以通过中药治疗的方式,来缓解化疗的副作用,同时患者也要养成健康生活习惯,术后也要注意
肠癌微创手术后多久能出院?
姜雨刚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甲
结肠癌微创可以在手术后第二天出院,疼痛也会减轻。部分年轻患者术后4-5天可达到出院标准。老年患者一般可在7-8天内达到出院标准并回家。直肠癌术后早期口服可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早期的地下活动可避免肠粘连,加速胃肠功能的恢复。如果患者术后有咳痰,就要预防肺炎的发生。
肠癌术后多久开始化疗?
姜雨刚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甲
结肠癌术后需要恢复一段时间才可以开始进行化疗。一般要等到肠胃功能恢复,能够正常地进食,大便也正常,并且伤口已经愈合之后才可以考虑进行化疗。一般可能是在做完结肠癌手术后的三周到四周左右的时间,开始进行化疗,需要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以及身体恢复的情况来定。
肠癌的治愈率是多少?
姜雨刚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甲
早期结肠癌的病人在手术之后的治愈率,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80%以上,因此建议病人还是尽早的进行手术治疗。结肠癌病人在手术治疗之后可以进行放化疗的综合治疗,可以有效的巩固手术治疗的效果,而且病人要多注意休息,防止过度劳累,饮食上要注意营养均衡,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肠癌TNM分期分期标准?
姜雨刚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甲
TNM分期是结肠癌常用的分期方法。经过对病情的具体阐述,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T代表肿块,N是代表局部淋巴结转移,M代表远处转移。TNM分期的标准内容如下:1、根据肿块侵犯的深度及范围分为T1、T2、T3、T4,2、根据局部淋巴结转移的多少分为N1、N2、N3。3、表现出远处部位的转移即M1。4.临床
肠癌治愈率有多高?
姜雨刚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甲
盲肠癌是大肠癌的一种,是发生在盲肠附近的恶性肿瘤。盲肠癌的治愈率和很多因素都有关系,主要和盲肠癌病理类型、是否得到规范手术和放化疗,以及术后是否及时回访和检查等有关系。比较早的盲肠癌,经过手术以及放化疗以后,五年生存率能达到80%左右,也就是有80%的人能活到五年,甚至更长期,说明预后相当好。就算病
每天大便数次多是肠癌吗?
姜金波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甲
大便次数多不一定就是肠癌,造成大便的次数多的原因有很多,最多见的就是习惯性的腹泻。有很多病人可能有结肠炎,平时生活习惯不好,爱吃辛辣的食物,也会造成大便次数的增多。肠癌也是造成大便次数增多的一个主要疾病,除了大便次数的改变,还有可能会表现出大便形状的改变。因此对于大便次数的改变,要加强注意。
内痔便血和肠癌便血的区别是什么?
姜金波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甲
内痔便血和直肠癌便血的区别是:1、内痔便血是排便后血液滴落,严重时呈现喷射状,血液颜色较为鲜艳;而直肠癌便血是大便时伴有出血,并混合粘稠脓液,血液颜色呈暗红色。2、内痔出血没有额外的症状,而直肠癌便血病人会表现出大便变细、排便不尽等表现。
女性肠癌早期症状有哪些?
姜金波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甲
直肠癌是直肠的恶性肿瘤,中国的直肠癌有自己的相应特点,主要是直肠癌的位置比较低,容易表现出相应的早期症状。直肠癌早期一般来说是没有明显症状的,如果病人表现出直肠癌,可能影响排便,或破溃出血时才有相应的症状。早期表现为直肠刺激症:如里急后重、排便不尽,晚期可有下腹部疼痛的感觉,早期可有便意频繁,排便习
哪些人群属于结肠癌高危人群
邢加迪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三甲
肠癌的发生实际上跟平常的饮食结构是比较相关的,如果长期进食大量的脂肪、大量的红肉,比较少吃纤维和蔬菜,可能这一类人群结直肠癌的发生相对于其他人群会比较高危。如果肠道有息肉病史,比如家族性的腺瘤,这类患者实际上也是罹患大肠癌的高危人群。因此肠镜的检查是非常必要的,至少每一两年进行一次。
肠息肉怎么治疗
张昊 主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结肠息肉分为炎性息肉、腺瘤样息肉,需要根据具体的疾病类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1.炎性息肉如果是炎性息肉,患者肠道存在慢性炎症,可以遵医嘱选择药物治疗,比如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等。还可遵医嘱口服益生菌制剂,如双歧杆菌、枯草杆菌等,改善肠道功能。经过一段时间治疗肠炎得到有效控制,结肠息肉也会逐渐消失。2.腺瘤样息肉如果是腺瘤样息肉,
肠息肉术后黑便怎么回事
张昊 主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结肠息肉术后黑便可能是陈旧性出血、新鲜出血、饮食干扰、上消化道出血等导致的。1.陈旧性出血如果患者术后很快出现黑便,量不大,可能是因为治疗过程中,有少量出血,在肠道内积聚,通过细菌对血进行分解,出现黑色粪便,即为陈旧性出血。2.新鲜出血进行结肠息肉手术,创面较大,可能需要采用金属夹进行闭合创面。如果金属夹过早脱落、出现新糜烂、术后创面有渗
肠息肉需要切除吗
古风 副主任医师
桂林市人民医院 三甲
直肠息肉应该切除。肠息肉是发生在肠道的隆起性病变,发病原因不明确,和遗传因素、饮食习惯、生活环境都有关系。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息肉性质也以良性病变为主,随着病变发展,息肉组织受到反复摩擦刺激部分息肉可能发生恶性改变,应该及早手术切除治疗。
肠息肉严重吗
张桐茂 主任医师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直肠息肉并不严重,但应该进行切除。直肠息肉多见于40岁以上的患者,有家族遗传史。直肠息肉如果不对其进行切除,有可能会发生癌变。所以,直肠息肉患者应该每年按时到医院去做肠镜检查。比较小的应该直接切除,大的可以选择手术治疗。
痔疮和肠息肉的区别
高恒岭 副主任医师
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三甲
痔疮和痔疮息肉是两种不同疾病,二者虽然都可能出现便血表现,但是二者还是有明显区别。痔疮形成主要是由于肛周静脉曲张、肛垫下移引起,发病期间会出现便血、肛门疼痛以及肛门异物感临床表现。直肠息肉是指直肠粘膜表面向肠腔突出的隆起性病变,早期可没有任何症状。当息肉增大后,可以出现便血、脱垂以及腹痛、腹泻、脓血便、里急后重等肠道刺激症状。肠镜检查可以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