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喘息样支气管炎多见于1-3岁婴幼儿,由感染(病毒、细菌)和个体因素(解剖生理、过敏体质)致病因,有喘息、咳嗽等症状及相应体征,通过病史、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一般治疗、控制感染、平喘治疗,多数预后好但部分可发展为哮喘,可通过增强体质、避免接触过敏原、预防呼吸道感染来预防。
一、定义
小儿喘息样支气管炎是一种发生在婴幼儿时期的特殊类型的支气管炎,多见于1-3岁的婴幼儿。其临床特点为喘息、有类似哮喘的发作性呼吸困难,常与感染有关。
二、病因
1.感染因素
病毒感染:多种病毒可引起,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较为常见,此外,副流感病毒、腺病毒等也可导致。这些病毒感染后可引起气道炎症,导致气道黏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同时刺激气道平滑肌收缩,引发喘息症状。例如,有研究发现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后,气道内的炎性介质释放增加,如组胺、白三烯等,这些介质会引起气道痉挛和黏膜水肿,从而促使喘息样支气管炎的发生。
细菌感染:在病毒感染基础上可能继发细菌感染,或者直接由细菌感染引起,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感染气道后,引发炎症反应,导致气道狭窄和喘息。
2.个体因素
婴幼儿解剖生理特点:婴幼儿的气道相对狭窄,气管和支气管的软骨发育不完善,气道黏膜柔嫩,血管丰富,易于感染和受到刺激。而且其呼吸道的平滑肌较成人相对薄弱,神经调节功能不完善,当受到各种刺激时,容易发生气道痉挛,导致喘息。例如,婴幼儿的气道管径较小,当有炎症时,微小的气道狭窄就可能引起明显的通气障碍,出现喘息表现。
过敏体质:部分小儿本身为过敏体质,接触过敏原后,如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等,可引起气道的过敏反应,导致气道炎症和痉挛,诱发喘息样支气管炎。有研究表明,过敏体质的婴幼儿发生喘息样支气管炎的概率高于非过敏体质的儿童,因为过敏体质者的免疫系统对过敏原过度反应,释放大量炎性介质,引发气道的一系列病理改变。
三、临床表现
1.症状
喘息:多为发作性,常在感染后出现,表现为呼吸急促、呼气延长,可伴有喘鸣音。喘息的程度轻重不一,轻者仅在活动后出现喘息,重者可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甚至鼻翼扇动、三凹征(即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及肋间隙在吸气时明显凹陷)等。
咳嗽:咳嗽可为刺激性干咳,也可伴有少量痰液。在疾病初期,咳嗽可能较为频繁,随着病情发展,咳嗽程度可能会有所变化。
其他症状:部分患儿可伴有发热,体温可呈低热或中度发热,少数可出现高热。同时,患儿可能伴有精神萎靡、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
2.体征
肺部体征:听诊可闻及双肺布满哮鸣音,呼气延长,同时可闻及中、细湿啰音,啰音的多少和部位可因病情而异。在缓解期,哮鸣音可能减轻或消失,但仍可能存在少许湿啰音。
四、诊断
1.病史:详细询问患儿的病史,包括发病前有无上呼吸道感染史、接触过敏原情况、既往有无喘息发作史等。例如,了解患儿近期是否接触过可能引起过敏的物质,既往是否有因呼吸道感染出现喘息的情况。
2.临床表现:根据患儿喘息、咳嗽等临床表现,结合肺部听诊有哮鸣音等体征进行初步判断。
3.辅助检查
血常规:病毒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多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可升高。例如,若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提示可能存在细菌感染。
病原学检查:可通过鼻咽拭子、痰液等标本进行病毒抗原检测或培养,以明确是否为病毒感染及具体的病毒类型;对于细菌感染,可进行痰培养等检查,明确致病菌。
胸部X线检查:一般可见肺纹理增粗,部分患儿可出现肺气肿等改变,但无特异性,主要用于排除其他肺部疾病,如肺炎等。
五、治疗与预后
1.治疗
一般治疗:让患儿多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多饮水,给予易消化的饮食。对于喘息明显的患儿,要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可适当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
控制感染:如为病毒感染,一般可采用对症支持治疗;若考虑有细菌感染,可选用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但具体药物的选择需根据病原菌的药敏试验结果等综合判断。
平喘治疗:可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如沙丁胺醇等进行雾化吸入,缓解气道痉挛,减轻喘息症状。对于病情较重的患儿,可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等雾化吸入,减轻气道炎症。
2.预后
大多数小儿喘息样支气管炎经过积极治疗后预后良好,随着年龄的增长,发作次数可逐渐减少,甚至停止发作。但部分患儿可能发展为支气管哮喘,尤其是那些过敏体质、有家族哮喘史的患儿。因此,对于喘息样支气管炎的患儿,要密切随访,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可能发展为哮喘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六、预防
1.增强体质:让小儿加强锻炼,合理饮食,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减少感染的机会。例如,鼓励小儿进行适当的户外活动,如散步、跑步等,同时保证小儿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
2.避免接触过敏原:对于过敏体质的小儿,要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如保持室内清洁,定期清洗床单、被罩,避免饲养宠物等。如果已知对某种物质过敏,要严格避免接触。
3.预防呼吸道感染:在呼吸道感染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带小儿去人员密集的场所。注意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防止着凉。对于有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小儿,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使用免疫调节剂等增强免疫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