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发作时表现多样,不同人群表现有别;对心脏结构和功能早期有一定影响,进展后可致心脏扩大、收缩功能下降等;对全身其他系统如脑部、肾脏、消化系统等均有影响;其预后受早期诊断治疗、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基础疾病控制等因素影响,预后好的患者生活基本不受限,预后差的患者心功能恶化、生活质量下降且易有严重并发症。
一、疾病发作时的表现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发作时,患者通常会出现胸痛,多为压榨性、闷痛或紧缩感,可位于胸骨后、心前区等部位,疼痛还可能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颈部、下颌等部位,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胸闷、心悸、气短、出汗、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出现呼吸困难、晕厥甚至猝死。不同年龄段的患者表现可能略有差异,比如儿童患者可能以哭闹、烦躁等非典型表现为主;老年患者症状可能不典型,更容易被忽视。男性和女性在症状表现上也可能有不同,女性患者有时可能表现为上腹部不适等不典型症状。有吸烟、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发作时症状可能更易出现且更严重;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病史的患者,发作时症状往往更为复杂,病情进展可能更快。
二、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1.早期影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会使冠状动脉狭窄,早期可能影响心肌的血液供应,导致心肌供血相对不足。此时心脏的结构可能还没有明显改变,但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会受到一定影响,比如心肌的收缩力可能会略有下降,心脏的射血分数可能在正常范围内但有下降趋势。对于不同年龄的人,儿童时期如果出现相关问题可能会影响心脏的正常发育;老年人则可能在原有基础疾病的基础上进一步加重心脏功能的减退。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早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心肌供血不足可能会使血压波动更大;糖尿病患者由于代谢紊乱,早期心肌供血不足可能会加速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2.病情进展后的影响
随着病情进展,冠状动脉狭窄进一步加重,心肌长期缺血缺氧会导致心肌细胞坏死、纤维化,进而引起心脏扩大。左心室可能会逐渐扩大,心室壁变薄,心脏的收缩功能明显下降,射血分数降低。例如,左心室射血分数可能从正常的50%-70%下降到30%以下,这会导致心输出量减少,引起全身各个脏器的供血不足,出现乏力、头晕等症状。对于女性患者,病情进展可能会更快影响心脏功能,因为女性的心血管系统生理特点与男性不同;老年患者心脏储备功能差,病情进展后心功能恶化的速度可能比中青年患者更快;有长期高脂血症病史的患者,病情进展后心脏结构和功能受损可能更为严重,因为高脂血症会持续损伤血管内皮,加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三、对全身其他系统的影响
1.对脑部的影响
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导致心输出量减少,脑部供血不足,可能会引起头晕、黑矇,严重时可导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表现为短暂的意识丧失、偏瘫、失语等症状。老年人本身脑血管弹性下降,更容易因心输出量减少出现脑部供血不足的情况;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脑部血管本身就存在一定程度的病变,心输出量减少时更易发生脑部缺血事件;女性患者在更年期后,由于雌激素水平变化,脑血管调节功能改变,也更容易受到心输出量减少的影响出现脑部症状。
2.对肾脏的影响
心脏功能受损导致肾灌注不足,可引起肾功能减退,表现为尿量减少、血肌酐升高等。长期的肾灌注不足还可能导致慢性肾功能不全。儿童患者如果出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导致的肾灌注不足,可能会影响肾脏的正常生长发育;老年患者本身肾功能处于逐渐衰退的状态,心功能受损后更容易出现肾功能进一步恶化;糖尿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患者,肾脏受累的风险更高,因为糖尿病本身就容易引起肾脏微血管病变,再加上心功能不全导致的肾灌注不足,会加速肾功能的损害。
3.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心输出量减少导致胃肠道供血不足,可能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引起胃肠道淤血,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表现。不同年龄的患者表现不同,儿童患者可能以食欲差为主;老年患者可能同时伴有胃肠道功能本身减退的情况,更容易出现消化不良等症状;有胃病史的患者,心功能不全导致的胃肠道淤血可能会加重胃部不适,使原有的胃部疾病症状恶化。
四、预后情况
1.影响预后的因素
早期诊断和治疗是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如果能在冠状动脉狭窄较轻时就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如改善生活方式、控制基础疾病、使用药物治疗等,预后相对较好。年龄也是重要因素,中青年患者如果及时治疗,预后通常比老年患者好,因为老年患者往往合并多种基础疾病,身体机能衰退;性别方面,女性患者在某些治疗反应上可能与男性不同,但总体来说,早期规范治疗都有助于改善预后;生活方式的改善情况也很重要,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能明显改善预后;基础疾病的控制情况,如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佳、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理想等都会影响预后,这些患者病情进展可能更快,预后相对较差。
2.不同预后情况的表现
预后较好的患者,心脏功能基本保持稳定,日常生活不受明显影响,能正常进行工作和生活,心肌缺血发作的频率很低甚至不发作。而预后较差的患者,可能会反复出现心肌缺血发作,心功能进行性恶化,出现严重的心力衰竭,表现为呼吸困难难以缓解、不能平卧、下肢重度水肿等,生活质量严重下降,随时可能发生心脏性猝死等严重并发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