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炎有乳房局部症状(疼痛、红肿、肿块)和全身症状(发热、寒战),体格检查包括乳房触诊及乳腺超声检查(哺乳期乳腺炎超声可见低回声区等,非哺乳期乳腺炎超声表现多样),实验室检查有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异常)和乳汁细菌培养(哺乳期乳腺炎可明确病原体),通过多方面综合评估可判断是否患病及具体类型并制定治疗方案。
一、症状表现
(一)乳房局部症状
1.疼痛
哺乳期女性常见,乳房可出现胀痛,疼痛性质可为持续性钝痛或跳痛,有时疼痛较为剧烈,尤其在哺乳时可能因婴儿吸吮刺激而使疼痛加重。非哺乳期乳腺炎也可能有乳房局部疼痛,疼痛程度因个体差异和病情不同而有所不同,有的患者疼痛相对较轻,有的则较为明显。例如,急性哺乳期乳腺炎初期可能表现为乳房某一象限的胀痛,随着病情发展,疼痛可能会加剧并呈搏动性。
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症状可能有一定差异。年轻哺乳期女性由于乳腺组织相对较柔软,炎症引起的疼痛可能更容易被感知;而年龄稍大的哺乳期女性,乳房组织可能相对坚韧些,但炎症导致的疼痛同样会影响生活。
2.红肿
乳房局部皮肤会出现发红、发热的表现。炎症部位皮肤温度高于周围正常皮肤温度,用手触摸可明显感觉到发热。红肿的范围大小不一,初期可能只是局部小范围的红肿,随着炎症的进展,红肿范围可能会逐渐扩大。比如,开始可能是乳晕周围小范围的红肿,之后可能蔓延至整个乳房部分区域。
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穿着过紧内衣的女性,乳房局部血液循环可能受到影响,当发生乳腺炎时,红肿可能相对更明显,因为紧身内衣限制了乳房的正常血液循环,不利于炎症的消退。
3.肿块
可以摸到乳房内有肿块,肿块的质地较硬,边界可能不太清楚。哺乳期乳腺炎的肿块多位于乳汁淤积的部位,比如乳腺导管不通畅导致乳汁积聚的区域,肿块可能伴有压痛。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肿块形态可能有所不同,有的呈片状,有的呈结节状等。不同病史的患者,肿块表现也有差异,有乳腺手术史的患者发生乳腺炎时,肿块的位置和表现可能与单纯乳腺组织的乳腺炎有所不同。
(二)全身症状
1.发热
部分乳腺炎患者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可升高至38℃-39℃甚至更高。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发热多是由于炎症反应引起,细菌等病原体感染后,机体的免疫反应被激活,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紊乱而发热。非哺乳期乳腺炎也可能出现发热,但相对哺乳期乳腺炎来说,发热程度可能相对较低或不典型。
对于婴幼儿哺乳期的女性,发热可能会对婴儿产生影响,因为母亲发热时哺乳,婴儿可能会摄入带有炎症因子等物质的乳汁,所以需要特别关注。而对于年龄较大的非哺乳期女性,发热可能会影响自身的身体状态,如导致乏力、精神不振等。
2.寒战
严重的乳腺炎患者可能会出现寒战,表现为突然怕冷、发抖。这是因为机体受到病原体感染后,炎症反应较为强烈,体温急剧波动时可能出现寒战症状。寒战往往发生在发热之前或发热过程中,此时患者的身体处于较为应激的状态。
二、体格检查
(一)乳房触诊
医生会对乳房进行触诊,除了能摸到肿块、感知疼痛和红肿情况外,还能判断乳房组织的质地变化。例如,哺乳期乳腺炎患者触诊时,肿块处有明显压痛,且肿块周围组织可能有增厚感。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触诊时,肿块的边界、质地等特征需要医生仔细辨别,以区分是良性病变还是恶性病变等情况。
(二)乳腺超声检查
1.哺乳期乳腺炎
超声检查可发现乳腺组织内有低回声区,边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匀。还能观察到乳腺导管是否扩张等情况,乳汁淤积时可看到导管内有乳汁潴留的表现。通过超声检查可以评估炎症的范围和程度,对于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意义。比如,超声可以明确乳汁淤积的具体位置和范围,以便采取相应的排乳措施。
对于不同体型的女性,乳腺超声检查的图像可能会有所不同。体型较胖的女性,由于乳房组织被脂肪组织包裹较多,超声图像的分辨可能相对困难些,但仍能通过技术手段获取有效的信息。
2.非哺乳期乳腺炎
超声表现多样,可能有片状低回声区、结节状回声等。有时可发现乳腺导管扩张等情况,但与哺乳期乳腺炎的超声表现有所不同。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超声检查有助于医生判断病变的性质,与乳腺肿瘤等疾病进行鉴别诊断。例如,通过超声可以观察肿块内部的血流情况等,帮助区分是炎症性肿块还是肿瘤性肿块。
三、实验室检查
(一)血常规
1.白细胞计数及分类
急性乳腺炎患者血常规检查常可见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多。这是因为机体发生炎症反应,白细胞作为免疫细胞被募集到炎症部位,参与防御病原体的过程。例如,哺乳期乳腺炎患者血常规检查中白细胞可升高至(10-20)×10/L,中性粒细胞比例可能超过70%。
对于儿童哺乳期的女性,血常规的变化需要结合儿童的生理特点来判断。儿童哺乳期女性身体处于特殊的生理阶段,白细胞计数的正常范围与非哺乳期女性有所不同,医生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来判断是否存在乳腺炎相关的炎症反应。
(二)乳汁细菌培养
如果是哺乳期乳腺炎,可进行乳汁细菌培养,以明确病原体的类型,从而指导抗生素的选择(但需注意,非药物干预在哺乳期乳腺炎初期往往是优先的)。例如,若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常见致病菌,医生会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但要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等相关要求)。
通过以上症状表现、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多方面的综合评估,医生可以判断是否患有乳腺炎,并进一步明确是哺乳期还是非哺乳期乳腺炎等具体类型,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