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阴道出血有正常生理恢复相关原因如子宫复旧、胎盘胎膜残留,也有病理情况相关原因如产褥期感染、滋养细胞疾病;发现出血需观察量、色、时间及自身状况,然后及时就医做妇科检查和辅助检查;哺乳期女性自身要注意休息、营养、避免过度劳累,婴儿哺乳方面一般可继续哺乳,特殊情况依药物等决定是否暂停及排空乳汁维持分泌。
一、哺乳期阴道出血的常见原因及相关情况
(一)正常生理恢复相关原因
1.子宫复旧
产后子宫需要逐渐恢复至非孕状态,在哺乳期,子宫复旧过程中可能会有少量阴道出血。一般产后4-6周为子宫复旧的时间范围,此阶段由于子宫肌纤维收缩等原因,可能会有少量阴道流血,这是正常的生理恢复过程相关表现。对于哺乳期女性,子宫复旧情况受个体差异影响,比如产妇的身体素质、是否有基础疾病等。如果身体素质较好,子宫复旧相对较快,阴道出血可能较早停止;若存在基础疾病,如贫血等情况,可能会影响子宫复旧,导致阴道出血时间稍有延长。
2.胎盘胎膜残留
在分娩过程中,如果胎盘、胎膜有部分残留,在哺乳期也可能引起阴道出血。这种情况与分娩时的操作、胎盘胎膜本身的情况等有关。例如,分娩时胎盘剥离不完整,就容易导致部分胎盘残留。对于有胎盘胎膜残留的哺乳期女性,阴道出血的量可能时多时少,且可能伴有下腹隐痛等症状。其发生风险与分娩方式、产程长短等因素相关,剖宫产相对阴道分娩发生胎盘胎膜残留的风险可能略有不同,产程过长也可能增加胎盘胎膜残留的几率。
(二)病理情况相关原因
1.产褥期感染
哺乳期女性身体抵抗力相对较低,如果发生产褥期感染,也可能出现阴道出血。产褥期感染可由多种病原体引起,如细菌等。感染会导致子宫内膜炎等情况,从而引起阴道出血,常伴有发热、阴道分泌物增多且有异味等表现。哺乳期女性由于需要照顾婴儿,休息可能不足等生活方式因素可能增加产褥期感染的风险。比如,产妇在产后没有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是会阴部的清洁,就容易导致细菌入侵引起感染。
2.滋养细胞疾病
虽然相对少见,但哺乳期也可能发生滋养细胞疾病,如绒癌等,也会导致阴道出血。滋养细胞疾病的发生与妊娠相关,哺乳期发生滋养细胞疾病可能与之前的妊娠情况有关。例如,之前有过葡萄胎妊娠史等情况,在哺乳期发生滋养细胞疾病的风险相对较高。这种情况引起的阴道出血可能较为复杂,需要通过相关检查如血HCG测定等进行明确诊断。
二、哺乳期阴道出血的应对措施
(一)观察与初步判断
1.观察阴道出血情况
哺乳期女性发现阴道出血后,首先要观察阴道出血的量、颜色、出血时间等。如果阴道出血量较少,颜色为暗红色,且没有其他不适症状,可能是子宫复旧过程中的正常表现,可以先进行观察。但如果阴道出血量较多,如超过月经量,或者颜色鲜红,同时伴有腹痛、发热等其他不适症状,就需要及时就医。例如,若阴道出血量大,像月经量大一样,甚至有大量血块排出,这肯定是需要立即重视并就医的情况。
2.注意自身一般状况
关注自身的一般状况,包括精神状态、有无头晕等不适。因为阴道出血可能会导致贫血等情况,如果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可能提示有贫血发生,需要及时处理。哺乳期女性由于要哺乳,身体处于相对特殊的生理状态,一旦出现头晕等不适,需要更加谨慎对待,及时评估阴道出血的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二)及时就医检查
1.妇科检查
就医后,医生首先会进行妇科检查,了解子宫、宫颈等情况。通过妇科检查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胎盘胎膜残留、产褥期感染等情况。例如,通过检查宫颈是否有裂伤、子宫大小是否正常等,来评估阴道出血的原因。对于哺乳期女性进行妇科检查时,要注意操作的轻柔,因为哺乳期女性的生殖系统相对较为敏感,避免过度刺激引起不适。
2.辅助检查
可能会进行血HCG测定,以排除滋养细胞疾病等情况。还可能会进行B超检查,B超可以清晰地看到子宫内的情况,如是否有胎盘胎膜残留、子宫复旧情况等。例如,通过B超可以观察子宫肌层的回声情况、宫腔内是否有异常回声等。哺乳期女性进行B超检查时,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式,确保检查的准确性同时也要考虑到对哺乳等情况的影响。
三、哺乳期阴道出血的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哺乳期女性自身
1.休息与营养
哺乳期女性发现阴道出血后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因为休息不好可能会影响身体的恢复,尤其是子宫复旧等情况。同时要注意营养的补充,多摄入富含蛋白质、铁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瘦肉、蛋类、绿叶蔬菜等,以预防贫血的发生。例如,瘦肉富含优质蛋白质,蛋类含有丰富的铁等营养成分,绿叶蔬菜富含维生素等,这些营养物质有助于哺乳期女性身体的恢复以及预防因阴道出血可能导致的贫血。
2.避免过度劳累
哺乳期女性要避免过度劳累,包括身体上的劳累和精神上的紧张。过度劳累可能会加重阴道出血的情况或者影响身体的恢复。比如,长时间抱婴儿等可能会导致身体疲劳,进而影响子宫复旧等。所以要合理安排照顾婴儿的时间,注意劳逸结合。
(二)婴儿方面
1.哺乳相关
一般情况下,阴道出血本身如果不是因为严重的病理情况导致需要停止哺乳等,通常可以继续哺乳。但如果因为就医需要使用一些可能影响哺乳的药物等情况,需要根据具体药物情况来决定是否暂停哺乳。例如,如果因为诊断需要进行一些可能对婴儿有影响的检查或治疗时,可能需要暂停哺乳一段时间,但在暂停哺乳期间要注意及时排空乳汁,以维持乳汁的分泌量,避免回奶等情况发生。要确保在暂停哺乳期间,婴儿能够有合适的替代喂养方式,同时哺乳期女性要注意自身身体恢复情况对后续哺乳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