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失禁指肛门失去对粪便及气体控制能力致不自主排出,症状有粪便、气体不自主排出及伴随肛周皮肤改变、心理问题等;不同人群有不同特点及影响因素,病因包括神经系统病变、肛门直肠疾病、手术损伤;评估诊断需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肛门指检、肛周皮肤检查)及辅助检查(直肠肛门测压、排粪造影、肌电图检查),其是需重视的症状,通过多方面检查可明确诊断并采取措施改善患者状况。
粪便不自主排出:这是最主要的症状,患者无法自主控制排便,粪便会在不经意间从肛门流出。可能是固体粪便,也可能是稀便或水样便。例如,部分患者在行走、咳嗽、下蹲等腹压增加的情况下就会有粪便排出。
气体不自主排出:表现为无法控制气体从肛门排出,可能是间断性或持续性地排出气体,有时可能伴随粪便一起排出,这种情况在社交场合等会给患者带来较大困扰。
伴随症状:长期大便失禁的患者可能会伴有肛周皮肤改变,由于粪便的刺激,肛周皮肤会出现红肿、瘙痒、糜烂等情况,因为粪便中的有害物质会反复刺激皮肤。另外,患者可能会因为长期排便问题而产生心理负担,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尤其是年龄较大的患者,可能会因为社交障碍等因素影响心理健康。
不同人群大便失禁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儿童:儿童大便失禁可能与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有关,比如婴幼儿时期可能因排便训练不当等原因出现暂时性大便失禁。另外,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等疾病也可导致儿童大便失禁。对于儿童来说,还可能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因为粪便的不自主排出可能会导致营养吸收不良等问题,同时会对儿童的心理产生影响,如产生自卑等情绪。
成年人:成年人大便失禁的原因较多,如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卒中、脊髓损伤等)、肛门直肠疾病(如肛瘘、直肠脱垂等)、手术损伤(如直肠癌根治术等导致肛门括约肌损伤)等。不同原因导致的大便失禁,其症状表现可能会有差异。例如,因脊髓损伤导致的大便失禁,可能同时伴有下肢运动障碍等其他神经系统症状;而因肛门直肠疾病导致的大便失禁,可能会伴有肛周局部的疼痛等症状。
老年人:老年人大便失禁的发生率相对较高,这与老年人的生理特点有关,如肛门括约肌松弛、神经系统功能减退等。同时,老年人常患有多种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可引起神经病变影响排便控制,脑血管疾病等也可能导致大便失禁。老年人出现大便失禁后,生活质量会明显下降,容易并发压疮等问题,因为长期处于潮湿的肛周环境中,皮肤容易破损,而且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更难保持肛周清洁。
大便失禁的可能病因
神经系统病变
脑卒中:脑卒中患者由于脑部血管病变,影响了控制排便的神经中枢功能,导致肛门括约肌的控制能力丧失,从而出现大便失禁。研究表明,约有一定比例的脑卒中患者会并发大便失禁,具体比例因研究对象和评估标准不同有所差异,但一般在10%-30%左右。
脊髓损伤:脊髓损伤会使脊髓传导排便信号的通路受阻,导致肛门括约肌无法正常接收神经信号来控制排便,进而引发大便失禁。例如,车祸、高处坠落等导致的脊髓损伤患者,很多会出现大便失禁的情况。
肛门直肠疾病
肛瘘:肛瘘是肛管或直肠与肛周皮肤相通的肉芽肿性管道,由于瘘管的存在,会破坏肛门括约肌的结构和功能,导致粪便从瘘管外口流出,出现大便失禁。长期不愈的肛瘘患者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直肠脱垂:直肠脱垂是直肠壁部分或全层向下移位,当直肠脱垂严重时,会影响肛门括约肌对粪便的控制,导致大便失禁。尤其是Ⅲ度直肠脱垂患者,大便失禁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手术损伤:如直肠癌根治术时,为了切除肿瘤,可能会切除部分肛门括约肌,导致肛门括约肌功能受损,出现大便失禁。另外,其他肛门直肠部位的手术,如肛瘘切除术等,如果操作不当损伤了肛门括约肌,也可能引起大便失禁。
大便失禁的评估与诊断
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的发病情况,包括大便失禁出现的时间、频率、粪便的性状(固体、稀便或水样便)、是否伴有其他症状(如腹痛、腹胀、肛门疼痛等)、既往病史(如神经系统疾病史、肛门直肠疾病史、手术史等)、用药史等。例如,询问患者是否有长期糖尿病病史,因为糖尿病神经病变是导致大便失禁的常见原因之一;询问患者是否有过肛门直肠部位的手术,了解手术对肛门括约肌的影响等。
体格检查
肛门指检:通过肛门指检可以了解肛门括约肌的张力、完整性,是否存在狭窄、肿块等情况。正常肛门括约肌张力适中,指检时可以感受到收缩和舒张。如果肛门括约肌张力降低,提示可能存在大便失禁相关的括约肌损伤等问题。
肛周皮肤检查:观察肛周皮肤是否有红肿、糜烂、湿疹等改变,了解粪便刺激的程度,这对于判断大便失禁的严重程度和后续的治疗有一定帮助。
辅助检查
直肠肛门测压:通过直肠肛门测压可以评估肛门括约肌的压力和功能,了解肛门内括约肌和外括约肌的功能状态,有助于判断大便失禁的原因和严重程度。例如,可以测量静息压、收缩压等指标,正常静息压一般在一定范围内,若静息压降低则提示肛门括约肌功能减退。
排粪造影:排粪造影可以观察排便过程中直肠、肛管的形态和功能变化,有助于诊断直肠脱垂、盆底疝等导致大便失禁的疾病。通过拍摄排便时的动态影像,可以了解粪便排出的过程以及是否存在异常情况。
肌电图检查:肌电图检查可以评估肛门括约肌的神经肌肉功能,通过检测肛门外括约肌的肌电活动,了解神经传导和肌肉收缩情况,对于诊断神经系统病变导致的大便失禁有重要意义。
总之,大便失禁是一种需要引起重视的症状,其症状表现多样,不同人群有不同特点,病因复杂,通过详细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可以明确诊断,进而采取相应的治疗和干预措施来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