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疼痛由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感染性疾病(病毒感染如风疹、病毒性肝炎,细菌感染如细菌性关节炎)、代谢性疾病(如痛风)、退行性关节病(如骨关节炎)、外伤(急性外伤、慢性劳损)、药物副作用等多种因素引起,儿童和老年人因各自特点在不同关节病症上有不同表现,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诊断和治疗。
一、自身免疫性疾病
1.类风湿关节炎
发病情况: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侵蚀性、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
关节表现:主要累及双手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关节等小关节,也可累及膝、踝、肘等大关节,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晨僵(晨起关节僵硬,活动后缓解,持续时间常超过1小时),病情逐渐进展可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
相关机制:自身免疫反应导致关节滑膜炎症,滑膜细胞增生、炎性细胞浸润,分泌炎症介质,破坏关节软骨和骨组织。例如,研究发现患者体内存在多种自身抗体,如类风湿因子(RF)等,参与了关节的免疫损伤过程。
2.系统性红斑狼疮
发病情况:系统性红斑狼疮好发于育龄女性,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环境、雌激素等多种因素有关。
关节表现:约80%的患者在病程中会出现关节疼痛,可累及多个关节,一般不引起关节畸形,但可伴有晨僵。此外,还可伴有面部红斑、口腔溃疡、脱发、蛋白尿等多系统受累表现。
相关机制:自身抗体攻击自身组织细胞,引发全身炎症反应,累及关节时导致关节炎症和疼痛。
二、感染性疾病
1.病毒感染
风疹
发病情况: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儿童和青少年多见,冬春季高发。
关节表现:部分患者可出现关节疼痛,多累及小关节,如手指、腕、膝关节等,疼痛程度一般较轻,可伴有发热、皮疹(初为面部,迅速蔓延至全身)、淋巴结肿大等表现。
相关机制:病毒感染后引发免疫反应,导致关节滑膜炎症,引起关节疼痛。
病毒性肝炎
发病情况:各型病毒性肝炎均可发生,如甲型、乙型、丙型等,不同类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不同,乙型、丙型肝炎还可慢性化。
关节表现:部分患者在肝炎发病前后可出现关节疼痛,可累及多个关节,以大关节多见,如膝关节、踝关节等,疼痛程度不一,可伴有乏力、食欲减退、黄疸等症状。
相关机制:病毒感染机体后,免疫复合物沉积在关节部位,引起关节炎症和疼痛,或者病毒直接侵犯关节组织。
2.细菌感染
细菌性关节炎
发病情况: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常见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可通过血行传播、直接蔓延等途径感染关节。
关节表现:起病急骤,关节出现剧烈疼痛、肿胀、发热、活动受限,受累关节多为单关节,如膝关节、髋关节等,也可累及多个关节。
相关机制:细菌在关节内繁殖,引起关节滑膜和周围组织的炎症反应,导致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
三、代谢性疾病
1.痛风
发病情况:多见于中年男性,女性多见于绝经后,与高嘌呤饮食、尿酸代谢异常等因素有关。
关节表现:常突然发作,第一跖趾关节最常见,也可累及膝、踝、肘等关节,关节疼痛剧烈,呈刀割样或撕裂样,局部红肿热痛,疼痛在数小时内达到高峰。
相关机制:体内尿酸生成过多或排泄减少,导致血尿酸水平升高,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及其周围组织,引起急性炎症反应,导致关节疼痛。
四、退行性关节病
1.骨关节炎
发病情况: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升高,女性多于男性,肥胖、创伤、劳损等因素可增加发病风险。
关节表现:主要累及负重关节,如膝关节、髋关节、脊柱等,关节疼痛在活动时加重,休息后缓解,可伴有关节肿胀、僵硬、活动受限,病情进展可出现关节畸形。
相关机制:关节软骨磨损、退变,骨质增生,滑膜炎症等,导致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
五、其他因素
1.外伤
急性外伤:如关节扭伤、骨折等,有明确的外伤史,受伤关节立即出现疼痛、肿胀、淤血、活动受限等表现。例如,剧烈运动时膝关节扭伤,可导致膝关节疼痛、肿胀,不能正常屈伸活动。
慢性劳损: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频繁的关节活动等可导致关节慢性劳损,如长期伏案工作可引起颈椎病,出现颈部、肩部、上肢关节疼痛;长期行走可导致膝关节慢性劳损,出现膝关节疼痛、活动时弹响等。
2.药物副作用
某些药物可能引起关节疼痛的副作用,如降血压药物中的钙离子拮抗剂(如硝苯地平),少数患者服用后可能出现踝关节等部位的水肿和疼痛;抗癫痫药物也可能导致部分患者出现关节疼痛等不良反应。具体药物的副作用因药物种类而异,不同个体对药物的反应也不同。
特殊人群情况
1.儿童
自身免疫性疾病:儿童类风湿关节炎相对少见,但也可发生,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可能影响生长发育,需要早期诊断和治疗。例如,幼年特发性关节炎中的全身型,除关节症状外,还可出现发热、皮疹、肝脾淋巴结肿大等多系统表现,需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感染性疾病:儿童感染风疹病毒后出现关节疼痛相对常见,应注意隔离休息,对症处理关节疼痛等症状。对于儿童细菌性关节炎,病情进展较快,需及时应用敏感抗生素治疗,避免关节功能受损。
退行性关节病:儿童时期发生退行性关节病较为罕见,多与先天性关节发育异常等因素有关,如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可出现髋关节疼痛、跛行等表现,需早期干预治疗。
2.老年人
退行性关节病:老年人骨关节炎发病率高,由于年龄增长,关节软骨退变、骨质增生等情况更为常见,关节疼痛往往是慢性过程,且可能伴有不同程度的关节功能障碍,日常生活中需注意关节保护,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
自身免疫性疾病:老年人也可能患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老年人机体功能衰退,病情可能进展较快,且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在诊断和治疗时需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
代谢性疾病:老年人痛风的发病率也有上升趋势,由于老年人肾功能可能减退,尿酸排泄能力下降,更易发生高尿酸血症和痛风发作,需注意饮食控制,避免高嘌呤食物摄入,定期监测血尿酸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