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痛风由痛风反复发作发展而来,涉及尿酸代谢异常、尿酸盐结晶沉积等发病机制,有关节表现(肿胀畸形、疼痛特点)、其他器官表现(肾脏受累、痛风石形成),诊断需采集病史、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治疗需生活方式调整,包括饮食控制、多饮水、避免诱因,不同年龄、性别等人群有相应需考虑的特殊因素。
发病机制相关因素
尿酸代谢异常:人体尿酸主要来源于内源性嘌呤合成及食物中嘌呤摄入,正常情况下尿酸经肾脏排泄。当尿酸生成过多,如某些酶缺陷导致嘌呤合成增加,或者肾脏排泄尿酸减少,例如肾小管分泌尿酸功能障碍等,都会使血尿酸水平升高。长期血尿酸升高是导致慢性痛风发生的根本原因,年龄增长可能会影响肾脏的尿酸排泄功能,随着年龄增加,肾脏功能逐渐衰退,尿酸排泄能力下降,更容易发生慢性痛风;男性由于体内激素等因素影响,一般比女性更容易出现尿酸代谢异常相关问题,进而引发慢性痛风的风险相对较高。
尿酸盐结晶沉积:血尿酸持续升高超过饱和度时,尿酸盐结晶就会在关节、肾脏等组织沉积。在关节处,这些结晶会引起炎症反应,最初可能是急性发作,表现为关节的红、肿、热、痛,但如果急性发作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反复发作后就会进入慢性阶段,关节内的炎症持续存在,导致关节结构逐渐破坏,出现慢性痛风的表现。不良生活方式也会影响尿酸盐结晶沉积,比如长期高嘌呤饮食,会进一步增加尿酸生成,促进尿酸盐结晶沉积;长期大量饮酒,尤其是啤酒,一方面会影响尿酸代谢,另一方面酒精代谢会竞争尿酸排泄途径,导致尿酸排泄减少,从而促进尿酸盐结晶沉积,增加慢性痛风发生风险。有痛风家族病史的人群,遗传因素使得他们更容易出现尿酸代谢相关异常,患慢性痛风的概率比没有家族病史的人群高。
临床表现相关因素
关节表现
关节肿胀畸形:慢性痛风患者的关节会反复受到尿酸盐结晶刺激,引起慢性炎症,导致关节滑膜增生、关节腔积液,表现为关节肿胀。随着病情进展,关节内的尿酸盐结晶不断沉积,会破坏关节软骨和骨质,导致关节畸形,常见于手指、脚趾、膝关节等部位。不同年龄的患者,关节畸形出现的时间和严重程度可能不同,一般年龄较大、病程较长的患者更容易出现明显关节畸形;女性患者在更年期后,由于激素变化等因素,可能会影响病情进展,导致关节畸形发展速度可能与男性有所不同。
疼痛特点:慢性痛风患者的关节疼痛相对慢性,疼痛程度可能不如急性发作时剧烈,但会持续存在。疼痛往往在劳累、饮酒、进食高嘌呤食物等诱因下加重。生活方式中的劳累会使身体代谢负担增加,可能影响尿酸代谢,从而诱发或加重关节疼痛;对于有慢性痛风的特殊人群,如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衰退,对疼痛的耐受和应对能力不同,需要更加关注其疼痛情况及生活方式对疼痛的影响。
其他器官表现
肾脏受累:部分慢性痛风患者会出现肾脏受累,表现为尿酸盐肾病、尿酸性尿路结石等。尿酸盐在肾脏间质沉积,会影响肾脏功能,早期可能表现为夜尿增多等肾小管功能受损表现,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甚至发展为肾功能不全。年龄较大的患者肾脏本身功能有所下降,更容易在慢性痛风时出现肾脏受累情况加重;有基础肾脏疾病的患者,患慢性痛风后肾脏受累的风险更高,病情进展可能更快。
痛风石形成:痛风石是慢性痛风的特征性表现,是尿酸盐结晶在皮下聚集形成的结节。痛风石可出现在耳廓、关节周围等部位。痛风石的形成与血尿酸水平控制情况密切相关,血尿酸长期控制不佳的患者更容易形成痛风石。不同年龄患者痛风石形成速度可能不同,一般年龄越小、血尿酸控制越差,痛风石形成可能越快;对于女性患者,在孕期、哺乳期等特殊生理时期,由于激素变化等因素,可能会影响痛风石的形成和发展。
诊断相关因素
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的发病情况,包括关节疼痛发作的频率、诱因、部位等,以及是否有高嘌呤饮食、饮酒等生活方式因素,还有家族痛风病史等。对于不同年龄患者,询问病史的重点略有不同,儿童慢性痛风相对少见,但如果有家族史等情况也需要详细询问;女性患者要询问特殊生理时期如月经、妊娠、哺乳等对病情的影响。
实验室检查
血尿酸测定:血尿酸水平升高是诊断痛风的重要依据,但慢性痛风患者血尿酸水平不一定都持续显著升高,因为部分患者可能在慢性期血尿酸处于相对稳定但仍高于正常的水平。不同年龄人群血尿酸正常范围略有差异,一般成年人血尿酸男性约208-428μmol/L,女性约155-357μmol/L,儿童血尿酸水平低于成年人;女性在绝经后血尿酸水平会接近男性水平。
关节液或痛风石内容物检查:抽取关节液进行检查,若发现尿酸盐结晶具有确诊意义。对于痛风石,可进行穿刺抽取内容物检查,找到尿酸盐结晶。在操作时要考虑患者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比如儿童进行关节液检查时要更加轻柔操作,避免对关节造成过度损伤。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早期慢性痛风患者X线可能无明显异常,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关节软骨下骨质吸收、囊状改变等。不同年龄患者X线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骨骼处于发育阶段,X线表现与成年人不同;老年人骨骼可能存在退行性变,需要注意与痛风性关节破坏相鉴别。
超声检查:超声检查可以发现关节内的尿酸盐结晶沉积,对于早期诊断慢性痛风有一定帮助。超声检查相对无创,在不同年龄患者中均可进行,但儿童检查时要注意操作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治疗相关原则(非药物干预为主考虑因素)
生活方式调整
饮食控制:无论年龄、性别,都需要低嘌呤饮食,避免食用动物内脏、海鲜、浓肉汤等高嘌呤食物。对于儿童慢性痛风患者,要注意保证营养均衡的前提下控制嘌呤摄入;女性患者在特殊生理时期如孕期,要在保证胎儿营养的基础上合理调整饮食中嘌呤含量。
多饮水:每日饮水要保证尿量在2000ml以上,以促进尿酸排泄。不同年龄患者饮水量可根据体重等因素调整,儿童要注意适当饮水,避免过量饮水引起水中毒;老年人要根据肾脏功能等情况合理调整饮水量,避免加重肾脏负担。
避免诱因:避免劳累、饮酒等诱因,劳累会增加身体代谢负担,饮酒会影响尿酸代谢,这些都需要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对于有慢性痛风的特殊人群,如合并其他基础疾病的患者,更要严格避免这些诱因,因为基础疾病可能会与痛风相互影响,加重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