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结节是多种乳腺病变表现出的结节样病变,由乳腺增生、乳腺纤维腺瘤、乳腺癌等多种乳腺疾病引起,发病与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有关,有不同症状表现,检查诊断有影像学和病理等方法,治疗分良性和恶性结节及乳腺增生的不同情况,特殊人群如妊娠期、哺乳期、老年女性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定义与本质
乳腺结节:是一种症状,而非疾病本身,可由多种乳腺病变引起,包括乳腺增生、乳腺纤维腺瘤、乳腺囊肿、乳腺癌等多种乳腺疾病所表现出的结节样病变,其本质是乳腺组织内异常增生形成的团块,通过影像学检查(如乳腺超声、乳腺X线摄影等)可被发现。
乳腺增生:是乳腺正常发育和退化过程失常导致的一种良性乳腺疾病,本质是乳腺主质和间质增生及复旧不全,与女性内分泌功能紊乱密切相关,主要是由于体内雌激素、孕激素比例失调,使乳腺实质增生过度和复旧不全。
二、发病原因
乳腺结节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阶段发病原因有所不同,年轻女性乳腺结节可能更多与乳腺纤维腺瘤相关,多因乳腺组织对雌激素敏感性较高,雌激素刺激乳腺纤维细胞过度增生形成结节;中年女性乳腺结节需警惕乳腺癌等恶性病变,可能与乳腺组织受体内激素波动、基因突变等多种因素影响有关;老年女性乳腺结节也可能由乳腺增生、乳腺囊肿等良性病变发展而来,还可能与乳腺组织老化、细胞修复功能下降等有关。
生活方式:长期熬夜、精神压力过大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影响内分泌系统,进而增加乳腺结节发生风险。例如长期精神紧张可导致体内激素分泌紊乱,可能促使乳腺组织出现异常增生形成结节。另外,高脂饮食也可能与乳腺结节发生存在一定关联,高脂肪摄入可能影响激素代谢,干扰乳腺组织的正常生理状态。
病史因素:有乳腺疾病家族史的人群,患乳腺结节的风险相对较高。如果家族中有亲属患有乳腺癌等乳腺相关疾病,那么个体携带相关易感基因的概率增加,从而更容易出现乳腺结节。
乳腺增生
年龄因素:多见于中青年女性,青春期前和绝经后女性较少发生。青春期女性乳腺开始发育,内分泌逐渐活跃,容易出现乳腺增生相关的激素波动;而绝经后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大幅下降,乳腺组织逐渐萎缩,乳腺增生发生率降低。
生活方式:长期精神压抑或情绪剧烈波动的女性,患乳腺增生的几率较高。因为不良情绪会影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导致雌激素分泌增多,孕激素相对不足,引发乳腺增生。此外,长期服用含雌激素的药物或保健品,也会打破体内正常的激素平衡,诱发乳腺增生。
病史因素:既往有其他内分泌疾病,如卵巢功能紊乱等,会影响激素的正常分泌,进而增加乳腺增生的发病可能。
三、临床表现
乳腺结节
症状表现:多数乳腺结节患者无明显自觉症状,往往是通过体检或乳腺影像学检查发现。部分患者可能伴有乳房疼痛,疼痛程度不一,可为隐痛、胀痛或刺痛,疼痛与月经周期的关系不固定;若为乳腺纤维腺瘤导致的结节,多见于青年女性,结节多为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质地韧,活动度好;若是乳腺癌引起的结节,多为单发,质地硬,边界不清,活动度差,可伴有乳头溢血、乳头凹陷等表现。
不同年龄表现差异:年轻女性的乳腺结节如果是乳腺纤维腺瘤,结节生长相对缓慢;而老年女性的乳腺结节需更加警惕恶性可能,恶性结节生长速度可能相对较快。
乳腺增生
症状表现:主要症状为乳房胀痛,疼痛具有周期性,一般月经前疼痛加重,月经后缓解,但也有部分患者疼痛无明显周期性。乳房可触及结节或增厚的乳腺组织,结节大小不一,质地韧,可弥漫分布于双侧乳房,也可局限于乳房的一部分。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乳头溢液,多为淡黄色浆液性溢液。
不同年龄表现差异:青春期女性乳腺增生引起的疼痛可能相对较轻,随着年龄增长,尤其是育龄期女性,激素波动较大时,疼痛可能会更明显;绝经后女性乳腺增生相关症状可能会有所减轻,但仍有部分患者会持续存在乳房不适。
四、检查诊断方法
乳腺结节
影像学检查:乳腺超声是常用的检查方法,可清晰显示乳腺结节的形态、大小、边界、内部回声等情况,有助于判断结节是囊性还是实性,以及初步评估结节的良恶性风险。乳腺X线摄影对于发现乳腺内的微钙化等情况有优势,尤其适用于年龄较大、乳腺组织较致密的女性。磁共振成像(MRI)对乳腺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较高,尤其是对于乳腺X线摄影和超声检查难以明确的病变,可更准确地判断结节的性质。
病理检查:是诊断乳腺结节性质的金标准,包括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空心针活检等。通过获取结节组织进行病理学分析,能够明确结节是良性还是恶性,例如乳腺癌的病理检查可发现癌细胞的形态、结构等异常改变。
乳腺增生
影像学检查:乳腺超声检查可见乳腺腺体增厚,结构紊乱,回声不均匀,可发现散在的低回声区或无回声区(囊肿形成时)。乳腺X线摄影可见乳腺腺体密度增高,结构模糊。
临床表现结合病史:医生通过询问患者的症状特点,如疼痛与月经周期的关系、乳房不适的变化等,再结合患者的年龄、生活史等情况,也有助于诊断乳腺增生。例如中青年女性,有典型的与月经周期相关的乳房胀痛,乳腺超声等检查提示乳腺增生表现,基本可诊断为乳腺增生。
五、治疗原则
乳腺结节
良性结节:对于较小的、无明显症状的良性乳腺结节,如乳腺纤维腺瘤等,如果结节稳定,可定期随访观察,一般建议每3-6个月进行一次乳腺超声检查,观察结节的大小、形态等变化。如果结节较大或有增长趋势,或患者有美观等需求,可考虑手术切除。
恶性结节:一旦确诊为乳腺癌等恶性结节,需根据肿瘤的分期、患者的身体状况等综合制定治疗方案,通常包括手术治疗、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手段。
乳腺增生
一般治疗:对于症状较轻的乳腺增生患者,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往往可以改善症状。建议保持心情舒畅,避免长期精神紧张和焦虑;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药物治疗:如果症状较明显,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一些药物缓解症状,如中成药逍遥散等,具有疏肝理气、调和冲任的作用,可缓解乳房胀痛等症状。但药物治疗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及疗程。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妊娠期女性:乳腺结节在妊娠期可能会因体内激素水平大幅变化而增大,需要密切观察。如果是良性结节,一般在产后再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处理;如果是恶性结节,则需要根据孕周等情况与产科、肿瘤科等多学科协作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乳腺增生在妊娠期一般随着体内激素变化,乳房胀痛等症状可能会有所变化,多数产后会逐渐缓解,但仍需关注乳房情况,定期复查。
哺乳期女性:哺乳期出现乳腺结节需警惕乳腺炎相关的结节形成,多因乳汁淤积、细菌感染等引起。此时应注意保持乳汁通畅,及时排空乳房,若出现发热、乳房红肿疼痛等症状,需及时就医,避免发展为化脓性乳腺炎。乳腺增生在哺乳期一般症状可能不典型,哺乳期结束后需关注乳腺增生相关症状是否复发或加重。
老年女性:老年女性乳腺结节恶性可能性相对较高,所以对于发现的乳腺结节要更加重视,及时进行详细检查以明确性质。乳腺增生在老年女性中相对少见,但仍有部分患者存在,若有乳房不适等症状,也需要进行检查排除其他病变,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