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息肉是指发生在直肠黏膜表面向肠腔突出的隆起状病变,直肠息肉可分布于整个直肠段。

直肠息肉生长于直肠黏膜,直肠是肛门与乙状结肠之间的肠段,上端距肛门约20cm,下端距肛门约4-5cm。息肉可发生于直肠任何部位,但近端息肉更易通过指诊触及,部分息肉可能脱出肛门外,排便后可自行回缩或需手动复位。
直肠息肉包括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肿瘤性息肉如腺瘤性息肉,属于癌前病变,与结直肠癌发生密切相关;非肿瘤性息肉如炎性息肉,多由肠黏膜长期炎症刺激形成,部分可自行消退。
早期直肠息肉通常无症状,随着息肉增大,可能出现便血、黏液便、排便习惯改变或肛门坠胀感。如果息肉脱出肛门外,可引起疼痛或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