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息肉是指直肠黏膜表面向肠腔内突出的隆起性病变,可分为腺瘤性息肉、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等多种类型。

多数直肠息肉早期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便血,血液多附着在大便表面或便后滴血,颜色鲜红,也可能出现排便习惯改变,如排便次数增多、腹泻与便秘交替等,较大的息肉还可能在排便时脱出肛门。直肠息肉的成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饮食、慢性炎症刺激等因素有关。其中腺瘤性息肉有一定癌变风险,且随着时间推移风险会增加。因此,定期进行肠镜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直肠息肉,尤其是40岁以上人群或有肠道疾病家族史者。
当出现便血、排便习惯异常或肛门脱出物等症状时,应及时到消化内科或肛肠外科就诊,通过肠镜检查明确诊断,必要时进行息肉切除并做病理检查,防止癌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