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心肌炎的常见致病病毒主要有肠道病毒、呼吸道病毒、疱疹病毒等。
1.肠道病毒
柯萨奇B组病毒是主要的病原体,约占总病例的30%-50%。其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感染后病毒可直接侵袭心肌细胞,引发细胞水肿、坏死。埃可病毒同样属于肠道病毒,感染后可能伴随发热、皮疹等症状,儿童因免疫系统未发育完全,感染风险更高。
2.呼吸道病毒
腺病毒可通过飞沫或接触传播,尤其在儿童中易引发心肌炎,表现为突发心悸、胸痛。流感病毒(甲型、乙型)在流行季节可能通过血液播散至心脏,导致心肌细胞水肿,患者常在流感症状缓解后仍感乏力。
3.疱疹病毒
巨细胞病毒多感染免疫低下人群,通过母婴或血液传播,可引发弥漫性心肌间质炎症。EB病毒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相关,少数患者会出现心肌炎并发症,表现为长期低热、淋巴结肿大。
若出现发热、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尤其是流感后持续乏力,需立即就医排查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应严格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定期监测心电图和心肌酶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