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周脓肿并非一定会形成肛瘘,但未规范治疗的脓肿转化为肛瘘的概率极高,及时科学处理可大幅降低风险。

肛周脓肿是肛周软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其是否发展为肛瘘,核心取决于感染控制情况与治疗方式。对于浅表的肛周皮下脓肿,若在发病早期就通过规范的切开引流术彻底排出脓液,同时配合足量抗感染治疗,术后保持肛周清洁、避免二次感染,炎症可完全消退,不会形成肛瘘。但如果脓肿位置较深(如坐骨直肠窝脓肿、骨盆直肠间隙脓肿),或未及时治疗导致脓肿自行破溃,脓液排出后脓腔壁会逐渐纤维化,形成一端连接肛门内感染源(内口)、一端通向肛周皮肤破溃口(外口)的异常管道,即肛瘘。
临床统计显示,未经规范治疗的肛周脓肿,约70%-80%会在数月内进展为肛瘘。因此,出现肛周红肿、疼痛、发热等脓肿症状时,需立即就医,由医生根据脓肿位置和大小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如切开引流、脓肿根治术等,避免延误病情。即使脓肿治愈后,也需定期复查,观察是否出现肛瘘早期表现,如肛周反复流脓、瘙痒等,确保早发现早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