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性心动过缓常见原因包括睡眠状态、窦房结病变、心肌缺血、甲状腺功能减退、药物因素等。

1.睡眠状态
人在睡眠时,迷走神经兴奋,会导致心率减慢,这是正常的生理调节现象。比如,成年人在深度睡眠阶段,心率可能会降至50-60次/分钟,随着睡醒后交感神经兴奋,心率会逐渐恢复至正常范围。
2.窦房结病变
如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是由于窦房结本身的病变,导致其起搏和传导功能发生障碍,从而引起窦性心动过缓。
3.心肌缺血
冠心病患者如果发生心肌缺血,尤其是供应窦房结的血管发生狭窄或闭塞时,会影响窦房结的血液供应,导致窦性心动过缓。
4.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导致机体代谢率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下降,从而引起窦性心动过缓。患者除了心率减慢外,还可能出现畏寒、乏力、水肿、记忆力减退等表现。
5.药物因素
如普萘洛尔等,这类药物会阻断β受体,抑制心脏的交感神经活性,从而导致心率减慢。常用于治疗高血压、心绞痛、心律失常等疾病,但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心率变化。
不仅如此,当颅内压增高时,会影响自主神经中枢,尤其是迷走神经中枢,导致迷走神经兴奋,引起窦性心动过缓。例如,脑出血、脑肿瘤等颅内病变患者,可能会出现心率减慢的情况,同时还可能伴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颅内压增高的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