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裂和痔疮的区别在于定义、临床表现、诊断方法等方面。

1.定义
肛裂是齿状线下肛管皮肤层裂伤后形成的小溃疡,方向与肛管纵轴平行,呈梭形或椭圆形,常引起肛周剧痛。其病因主要与长期便秘、粪便干结引起的排便时机械性创伤有关。另外,腹泻也是肛裂的常见诱因,肛管后正中线血供差,弹性较小,也是肛裂好发于此的原因。
痔疮是最常见的肛肠病,是由于肛管或直肠下端静脉丛充血或瘀血并肿大导致。长期久坐、久站、便秘、妊娠、前列腺肥大、盆腔巨大肿瘤等,都可能导致腹内压增高,阻碍静脉回流,从而引发痔疮。
2.临床表现
疼痛是肛裂的主要症状,表现为排便时疼痛,呈烧灼样或刀割样,排便后数分钟可缓解,随后因肛门括约肌收缩痉挛,再次剧痛,此期可持续半小时到数小时,直至括约肌疲劳、松弛后疼痛缓解。便血也是常见症状,量少,颜色鲜红,一般在粪便表面或便纸上发现。此外,患者还可能因害怕疼痛而忍便,导致便秘加重,形成恶性循环。
内痔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出血和脱出,间歇性便后出鲜血是内痔的常见症状,一般无疼痛,当内痔脱出嵌顿、感染、坏死时,可出现疼痛。外痔主要表现为肛门不适、潮湿不洁,有时有瘙痒,如发生血栓形成及皮下血肿则有剧痛。混合痔则同时具有内痔和外痔的症状。
3.诊断方法
依据典型的临床病史、肛门检查时发现的肛裂“三联征”(即肛裂、前哨痔、肛乳头肥大)不难作出诊断。一般通过肛门视诊即可明确,医生会轻轻分开患者肛门,观察肛管皮肤是否有裂口等情况。
痔疮主要依靠肛门直肠检查,肛门视诊可发现外痔,内痔除一期外,其他期一般可在肛门视诊下见到。直肠指诊可了解直肠内有无其他病变。肛门镜检查是诊断内痔的重要方法,可看清内痔的部位、大小、数目等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