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浸润性乳腺癌与浸润性乳腺癌的区别是定义与病理特征、临床表现差异、影像学表现不同、预后等方面。
1、定义与病理特征
非浸润性乳腺癌指癌细胞局限于乳腺导管或小叶内,未突破基底膜向周围间质浸润的乳腺癌。例如导管内癌,癌细胞在导管内生长,基底膜完整。其病理特征是癌细胞未发生间质浸润,病变较为局限。浸润性乳腺癌癌细胞已突破基底膜,向间质浸润生长。包括浸润性导管癌等多种亚型,癌细胞可侵犯周围乳腺组织甚至远处组织,病理上可见癌细胞向间质的浸润性生长表现。
2、临床表现差异
非浸润性乳腺癌多数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部分可触及乳腺内无痛性肿块,肿块边界可能相对清晰,有时通过乳腺筛查(如乳腺X线摄影等)发现异常。浸润性乳腺癌除可触及肿块外,肿块质地较硬,边界不清,活动度差,还可能出现乳房皮肤改变,如橘皮样改变、酒窝征等,乳头可能出现凹陷、溢液等情况,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腋窝淋巴结肿大等表现。
3、影像学表现不同
非浸润性乳腺癌乳腺X线摄影上可能表现为边界相对清楚的肿块或局部致密影,钙化灶相对较典型,呈单行排列的杆状钙化等;乳腺超声检查可见边界相对规整的低回声结节等。浸润性乳腺癌乳腺X线摄影显示肿块边界多不清晰,有毛刺征等表现,钙化灶形态多样且不典型;乳腺超声检查可见肿块边界不规整,内部回声不均匀等。
4、预后
非浸润性乳腺癌一般预后较好,经过合理治疗后,多数患者可以长期生存,复发转移风险相对较低。例如导管内癌患者5年生存率较高。浸润性乳腺癌预后相对非浸润性乳腺癌较差,尤其是中晚期患者,存在较高的复发转移风险,生存率会受到一定影响,但具体预后还与肿瘤的分子分型、分期等多种因素有关。
对于有乳腺良性疾病病史等特殊病史的人群,患非浸润性或浸润性乳腺癌的风险可能不同,在监测和诊断过程中要更加密切关注乳腺情况,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进行详细检查以明确诊断,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