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的症状是胸痛、全身症状等。

1.胸痛
多为发作性的压榨性、闷痛或紧缩感,疼痛部位多在胸骨后或心前区,可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颈部、下颌等部位,疼痛持续时间常超过30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例如,一项大规模的临床研究显示,约70%-80%的心肌梗死患者会出现典型的胸痛症状,且疼痛特点具有上述特征。
2.全身症状
可出现发热、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和红细胞沉降率增快等。发热一般在疼痛发生后24-48小时出现,体温一般在38℃左右,持续约1周。这是因为心肌坏死物质被吸收后引起的全身反应。
心肌梗死的治疗是一般治疗、再灌注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
1.一般治疗
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减少心肌耗氧量,避免情绪激动等刺激。对于年龄较大、身体状况较差的患者,更要严格限制活动,防止病情进一步加重。有呼吸困难和血氧饱和度下降的患者给予吸氧,改善心肌缺氧状况。对于合并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吸氧时要注意控制氧流量,避免引起二氧化碳潴留等并发症。
2.再灌注治疗
在发病12小时内,若无禁忌证,可考虑溶栓治疗,通过溶栓药物使堵塞的血管再通。但对于有出血倾向、近期大手术等禁忌证的患者不能使用。例如,对于年龄较轻、发病时间在6-12小时内的患者,溶栓治疗有一定的疗效,但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
3.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是治疗心肌梗死较为有效的方法,通过导管技术开通堵塞的冠状动脉。对于适合PCI的患者,应尽早进行,一般要求在发病120分钟内完成。
4.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对于多支冠状动脉严重病变等不适合PCI的患者,可考虑CABG。但该手术创伤较大,风险相对较高,对于老年、身体状况较差的患者需要谨慎评估。
另外,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进一步形成。对于有胃肠道疾病的患者,使用阿司匹林时要注意观察胃肠道反应,必要时联合胃黏膜保护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