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疫苗接种后有局部、全身副作用及罕见但需重视的副作用,特殊人群有不同副作用特点及注意事项,总体安全性较好但仍需关注各种副作用,特殊人群要加强观察护理。
全身副作用
发热:是较为常见的全身副作用之一。多数为低热,体温一般在37.1-38℃之间,少数可出现中度发热,体温在38.1-39℃之间。发热通常在接种后1-2天内出现,持续时间较短,多为1-2天可自行消退。不同年龄人群发热表现有一定特点,儿童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不完善,相对成人可能更容易出现发热情况,而且儿童发热时家长需更加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及伴随症状等。
乏力:部分受种者会出现全身乏力的感觉,表现为精神不振、活动耐力下降等,一般程度较轻,不影响正常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多在接种后1-3天内逐渐缓解。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如平时活动量较大的人可能对乏力的感受相对更明显一些,但总体也能较快恢复。
头痛:少数受种者会出现头痛症状,头痛程度一般较轻,多为轻度胀痛或隐痛,可伴有头晕等不适。头痛持续时间较短,多数在1-2天内缓解。对于有偏头痛病史的人群,接种狂犬病疫苗后头痛可能会有一定影响,但一般也不会使原有偏头痛病情加重过多,多数可自行恢复。
罕见但需重视的副作用
过敏反应:虽然发生率较低,但一旦发生需高度重视。可表现为皮疹(如荨麻疹等,皮疹可遍布全身或局限于某一部位)、瘙痒、呼吸困难、喉头水肿、过敏性休克等严重情况。过敏反应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人群中,有过敏体质的人群发生过敏反应的风险相对较高。儿童若发生过敏反应,由于其各器官功能相对稚嫩,病情变化可能更迅速,需立即进行救治。
神经系统相关副作用:极为罕见,如出现神经炎、格林-巴利综合征等。神经炎可表现为肢体麻木、疼痛、感觉异常等;格林-巴利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四肢迟缓性瘫痪、感觉障碍等。这些神经系统副作用可发生在不同年龄人群,但相对较为少见,一旦出现需及时就医进行诊断和治疗。
特殊人群的副作用特点及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接种狂犬病疫苗后,局部副作用如红肿等可能相对更易出现,且由于儿童表达能力相对较弱,家长需更加细致地观察儿童接种部位及全身情况。在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时,要根据体温情况及儿童一般状况进行护理,如体温不超过38.5℃且精神状态尚可时,可先采用物理降温等非药物干预方法,如用温水擦拭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若体温超过38.5℃或伴有精神萎靡等不适,需及时就医。同时儿童在接种后要保证充足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老年人:老年人接种狂犬病疫苗后,全身副作用可能相对更需关注,因为老年人各器官功能逐渐衰退,对药物或疫苗副作用的耐受能力可能下降。如发热时可能更易出现身体不适,且恢复相对较慢;在出现乏力等情况时,要注意避免跌倒等意外发生。老年人若有基础疾病,在接种后需密切观察自身基础疾病的变化情况,如有异常需及时与医生沟通。
孕妇:孕妇接种狂犬病疫苗后副作用相对少见,但仍需谨慎对待。一般来说,孕妇接种狂犬病疫苗的收益大于潜在风险。在出现副作用时,如发热等,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处理,避免自行盲目用药。要密切关注自身和胎儿的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狂犬病疫苗总体安全性较好,大部分副作用为轻微且可自行缓解的情况,但仍需对各种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保持关注,尤其是特殊人群更要加强观察和护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