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癌发病受多种因素影响,遗传方面林奇综合征等相关基因变异会增加风险;激素因素中雌激素长期刺激、孕激素缺乏与之相关;肥胖通过多种机制增加风险;生殖因素里初潮早绝经晚、不孕会提升风险;其他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吸烟也与子宫癌发病有关。
一、遗传因素
某些遗传综合征与子宫癌发病相关,如林奇综合征(Lynchsyndrome),这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由错配修复基因(MMR基因)突变引起,携带该基因变异的人群患子宫内膜癌等子宫相关恶性肿瘤的风险显著增加。研究显示,林奇综合征患者一生中患子宫内膜癌的累积风险可高达40%-60%,比普通人群高得多。女性若有林奇综合征家族史,需更密切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定期进行相关筛查。
二、激素因素
1.雌激素长期刺激:
无排卵性疾病,如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由于卵巢持续不排卵,子宫内膜长期受雌激素单一刺激而缺乏孕激素拮抗,易发生子宫内膜增生,进而增加子宫癌尤其是子宫内膜癌的发病风险。据统计,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是正常女性的3倍左右。
长期服用雌激素类药物而无孕激素对抗的女性,子宫内膜同样处于长期受雌激素刺激状态,发病风险升高。比如因疾病需要长期服用雌激素替代治疗的绝经后女性,若不联合使用孕激素,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明显增加。
2.孕激素缺乏:孕激素对子宫内膜有抑制增生、促进分化的作用,若体内孕激素水平不足,子宫内膜异常增殖的可能性增大。例如,围绝经期女性由于卵巢功能衰退,孕激素分泌减少,子宫内膜癌的发病风险相对较高。
三、肥胖因素
肥胖是子宫内膜癌的重要危险因素。肥胖女性体内脂肪组织增多,脂肪细胞可将雄激素转化为雌激素,使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长期刺激子宫内膜;同时,肥胖还与胰岛素抵抗相关,高胰岛素血症可刺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分泌增加,促进子宫内膜细胞增殖,增加癌变风险。研究表明,体重指数(BMI)≥30kg/m2的女性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是BMI正常女性的2-3倍。
四、生殖因素
1.初潮早、绝经晚:初潮年龄小于12岁的女性,子宫内膜暴露于雌激素的时间较长;绝经年龄大于55岁的女性,子宫内膜受雌激素刺激时间也延长,这两种情况都会增加子宫癌发病风险。有研究发现,初潮早1年,子宫内膜癌发病风险增加5%;绝经晚1年,发病风险增加3%。
2.不孕:未孕女性子宫内膜癌发病风险高于已孕女性。因为妊娠过程中,女性会经历一系列激素变化和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受孕后孕激素水平持续升高,对子宫内膜有保护作用,而不孕女性缺乏这些保护机制,子宫内膜异常增殖的几率增加。例如,不孕女性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比生育过的女性高2-3倍。
五、其他因素
1.高血压:高血压患者患子宫癌的风险可能增加。有研究认为,高血压导致的血管内皮损伤等因素可能与子宫癌的发生发展有关。高血压女性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较血压正常女性升高约1.5倍。
2.糖尿病:糖尿病患者体内代谢紊乱,高血糖等因素可能影响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增加子宫癌发病风险。糖尿病女性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比非糖尿病女性高约2倍。
3.吸烟:吸烟是子宫内膜癌的危险因素之一。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可影响激素代谢等多种生理过程,降低机体的免疫力等,从而增加子宫癌发病风险。有研究显示,吸烟者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比不吸烟者高1.2-1.5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