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脑损伤会引发多种异常表现,包括意识状态改变,足月儿早期可现过度兴奋或抑制状态,早产儿意识改变更不典型;肌张力异常,有增高(肢体僵硬等)和减低(肢体松软等);原始反射异常,如拥抱反射和握持反射可出现活跃、减弱或消失等情况;惊厥,足月儿和早产儿都可能发生,早产儿更易且表现不典型;呼吸异常,有呼吸频率改变(急促或减慢)和呼吸节律不整(如呼吸暂停等)。
肌张力异常
肌张力增高:新生儿脑损伤时,可能出现肌张力增高的情况,表现为肢体僵硬,活动减少。例如,宝宝的上肢可能呈现内收、内旋的姿势,下肢可能出现交叉伸腿等异常姿势。这是由于损伤影响了锥体系和锥体外系的神经传导,使得肌肉的紧张度异常增高。在足月儿中,肌张力增高较为常见,而早产儿由于本身神经系统发育的特点,肌张力增高的表现可能相对不太容易被早期察觉,但随着日龄增加也会逐渐显现。
肌张力减低:另一方面,也可能出现肌张力减低,表现为肢体松软,活动无力,像棉花一样软绵绵的,拥抱反射等原始反射减弱或消失。这是因为脑损伤影响了神经对肌肉的正常支配,导致肌肉收缩能力下降,肌张力降低。无论是足月儿还是早产儿,都可能出现肌张力减低的情况,但早产儿由于脑发育更不成熟,发生肌张力减低的风险相对更高一些。
原始反射异常
拥抱反射异常:正常新生儿的拥抱反射是当头部突然位置改变或受声音刺激时,出现两上肢外展伸直,继而屈曲内收到胸前,呈拥抱状。而脑损伤的新生儿拥抱反射可能表现为反射活跃、减弱或消失。如果反射活跃,可能提示大脑兴奋性增高;如果减弱或消失,则可能意味着神经系统受到抑制或存在损伤。对于足月儿和早产儿,拥抱反射的异常表现都需要引起重视,因为这是评估新生儿神经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握持反射异常:正常新生儿握持反射是当手指或物体触及手掌时,会出现手指屈曲握住物体的反应。脑损伤时握持反射可能出现亢进或减弱的情况。亢进的握持反射可能提示神经系统存在兴奋症状,而减弱的握持反射则可能与神经损伤导致的肌肉控制能力下降有关。同样,足月儿和早产儿的握持反射异常都需要进一步评估脑损伤的可能性。
惊厥
新生儿脑损伤可能会引发惊厥,表现为肢体的抽搐、抖动,可呈局部性抽搐,也可能是全身性抽搐。惊厥的发生是由于脑损伤导致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所致。足月儿和早产儿都可能发生惊厥,但早产儿由于脑发育不成熟,更易出现惊厥发作,且惊厥的表现可能不如足月儿典型,有时可能仅表现为轻微的眼球震颤、呼吸节律不整等不典型惊厥表现。一旦出现惊厥,需要及时进行评估和处理,因为频繁或持续的惊厥会进一步加重脑损伤。
呼吸异常
呼吸频率改变:新生儿脑损伤可能影响呼吸中枢的功能,导致呼吸频率异常。可能出现呼吸急促,超过60次/分钟,或者呼吸减慢,低于30次/分钟。呼吸急促可能是由于脑损伤后大脑对呼吸的调节失衡,机体为了代偿可能出现呼吸频率增快;呼吸减慢则可能提示呼吸中枢受到明显抑制,情况较为严重。足月儿和早产儿都可能出现呼吸频率的改变,早产儿由于呼吸中枢更不成熟,呼吸异常的风险相对更高。
呼吸节律不整:还可能出现呼吸节律不整,如呼吸暂停、呼吸快慢不均等情况。这是因为脑损伤干扰了正常的呼吸节律调节机制,导致呼吸的规律性受到破坏。无论是足月儿还是早产儿,呼吸节律不整都是新生儿脑损伤的危险信号之一,需要密切观察和及时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