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关节炎是一类以累及脊柱、外周关节及关节周围组织为主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总称,强直性脊柱炎是其常见典型疾病。两者发病机制均与遗传和免疫炎症反应相关;临床表现有相似处如腰背痛、活动受限,也有不同,强直性脊柱炎主要中轴关节受累,外周关节型脊柱关节炎累及外周关节;诊断都需综合依据,各有特点;不同人群表现有差异,治疗有相同非药物及药物治疗方式,具体方案需依亚型制定,儿童和女性患者治疗有特殊需关注情况。
发病机制方面
两者都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均和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LA-B27)密切相关,HLA-B27阳性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阳性率较高,在脊柱关节炎其他亚型中也有一定阳性率,但阳性率相对强直性脊柱炎稍低。
免疫炎症反应参与发病,免疫系统异常激活导致关节及周围组织的炎症损伤,在脊柱关节炎整体范畴内,强直性脊柱炎的免疫炎症机制有其特定的细胞因子参与,例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在强直性脊柱炎的炎症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脊柱关节炎其他类型中,免疫炎症参与的具体细胞因子及通路可能有差异,但都基于免疫紊乱的大框架。
临床表现方面
相似表现:两者都可出现腰背部疼痛,尤其是在早晨起床时疼痛明显,活动后可缓解,这是因为夜间休息时炎症反应相对积聚,活动后促进血液循环,炎症物质被稀释等因素使得疼痛缓解。都可能出现脊柱活动受限,随着病情进展,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脊柱活动受限往往逐渐加重,可出现脊柱强直等严重情况,脊柱关节炎其他类型也可能有不同程度的脊柱活动受限,但程度和进展速度可能有所不同。
不同表现:强直性脊柱炎主要以中轴关节受累为主,尤其是骶髂关节几乎是强直性脊柱炎必然累及的部位,通过影像学检查如骶髂关节CT或MRI可发现骶髂关节的炎症、破坏等改变。而脊柱关节炎还包括外周关节型脊柱关节炎等亚型,外周关节型脊柱关节炎更多累及外周关节,如膝关节、髋关节等外周大关节,表现为外周关节的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等,与强直性脊柱炎主要中轴关节受累为主有所区别。
诊断方面
共同的诊断依据:都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综合诊断。实验室检查中都可能出现炎症指标异常,如C反应蛋白(CRP)升高、红细胞沉降率(ESR)增快等。影像学检查都要关注关节及周围组织的改变。
各自的诊断特点: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有较为明确的分类标准,比如纽约标准等,强调骶髂关节的影像学改变等。而脊柱关节炎有广义的分类标准,除了强直性脊柱炎外,还包括反应性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伴发的脊柱关节炎等不同亚型,不同亚型有各自相对特征性的诊断要点,例如反应性关节炎往往有前驱感染史等特点可辅助诊断。
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等人群,脊柱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的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在治疗方面,都可以采用非药物治疗如运动康复锻炼等,药物治疗上有一些相同的药物类别,如非甾体抗炎药可用于缓解疼痛、炎症等,但具体到个体的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是脊柱关节炎整体还是强直性脊柱炎具体亚型来制定更精准的方案。对于儿童患者,脊柱关节炎相对少见,但如果是强直性脊柱炎相关的儿童发病,需要更加谨慎考虑治疗药物的选择等,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药物的不良反应等需要重点关注;女性患者在妊娠等特殊时期,脊柱关节炎或强直性脊柱炎的病情可能会有变化,治疗方案的调整需要兼顾妊娠等特殊情况对母婴的影响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