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腺肌症会引发多种症状,包括月经异常(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痛经(程度加重、持续时间延长)、其他症状(非经期下腹疼痛、性交疼痛、不孕),不同年龄患者在各症状上的表现及影响有所不同,如月经量增多可致育龄女性贫血等,痛经会影响育龄女性生育计划等。
一、月经异常
1.月经量增多:子宫腺肌症患者常出现月经量较以往明显增多,研究显示,约2/3的患者会有此表现,月经量增多可能导致患者贫血,出现乏力、头晕等症状,尤其对于育龄期女性,长期月经量增多会影响其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且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可能因激素水平变化对月经量增多的耐受程度不同,年轻患者可能更易因贫血出现不适。
2.月经经期延长:正常月经经期一般为3-7天,而子宫腺肌症患者经期可延长至7天以上,甚至可达10余天。这种经期延长会增加患者妇科感染的风险,因为经血长时间残留于宫腔内,为细菌滋生提供了良好环境,对于有性生活史的女性,感染风险相对更高,不同年龄的患者在经期延长时的卫生护理需求不同,老年患者可能因身体机能下降,更需注意经期的清洁和防护。
二、痛经
1.痛经程度加重:子宫腺肌症最典型的症状之一是进行性加重的痛经,多数患者在月经来潮前1周左右开始出现下腹部疼痛,随着月经来潮疼痛逐渐加剧,月经结束后疼痛缓解。疼痛程度个体差异较大,有的患者疼痛较轻,仅表现为下腹部坠胀感,有的患者则疼痛剧烈,需服用止痛药物才能缓解。这种痛经在育龄女性中较为常见,且随着年龄增长,痛经可能会逐渐加重,对于处于生育年龄的女性,痛经可能会影响其生育计划,因为疼痛可能导致子宫环境改变,不利于受精卵着床。
2.痛经持续时间延长:除了程度加重,痛经持续时间也会延长,可能从月经来潮时开始持续至整个经期,甚至在月经结束后仍有隐痛。不同年龄的患者对痛经持续时间延长的反应不同,年轻患者可能因精力较旺盛,还能坚持日常活动,但长期的痛经持续会影响其生活作息和心理状态;老年患者可能本身身体机能衰退,痛经持续时间延长会使其身体更加不适,生活质量进一步下降。
三、其他症状
1.下腹疼痛:除了经期的痛经,部分患者在非经期也会出现下腹隐痛,疼痛程度相对较轻,但会持续存在。这种非经期的下腹疼痛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如行走、久坐等都会加重疼痛,不同年龄的患者对下腹隐痛的感知和应对方式不同,年轻患者可能更关注疼痛对工作和社交的影响,老年患者可能更关注疼痛是否预示着其他严重疾病。
2.性交疼痛:对于有性生活的患者,可能会出现性交疼痛,尤其是在性交过程中或性交后下腹部疼痛加重。这是因为子宫腺肌症可能导致子宫周围组织粘连,性交时子宫的收缩和移动会刺激周围粘连组织引起疼痛,这种情况会影响患者的性生活质量,进而影响夫妻关系,对于育龄期有生育需求的女性,性交疼痛可能会间接影响其受孕,因为性生活不和谐可能会影响心理状态,进而影响生殖系统的功能。
3.不孕:部分子宫腺肌症患者会出现不孕,其原因可能与子宫肌层病变影响受精卵着床、子宫环境改变等有关。研究发现,子宫腺肌症患者的不孕发生率相对正常人群有所升高,不同年龄的患者不孕的原因和处理方式不同,年轻患者可能还有较长的生育时间,可通过进一步检查和治疗尝试受孕,而老年患者可能已接近或进入绝经期,不孕的处理方式会有所不同,可能更倾向于考虑自身身体状况和生育意愿来决定是否进行干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