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急疹护理需从多方面进行,包括发热护理要密切监测体温、保证水分摄入;皮肤护理要保持清洁、避免搔抓;休息与环境护理要保证充足休息、通风;饮食护理要合理安排、补充营养;还要病情观察皮疹和全身状况,对早产儿、有基础疾病幼儿更需谨慎护理。
一、发热护理
1.体温监测:幼儿急疹常伴有发热,需密切监测体温变化,可每1-2小时测量一次体温。对于3个月以上的婴儿,当腋温≥38.2℃或因发热出现不适和情绪低落时,可采用物理降温,如松开衣物、用温水擦拭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部位,每次擦拭时间10-15分钟,可重复进行;而对于6个月以上儿童,若腋温≥39℃,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退热贴等辅助降温。要避免使用酒精擦拭,因为幼儿皮肤薄嫩,酒精易通过皮肤吸收可能引起不良反应。
2.保证充足水分摄入:发热会使幼儿水分散失增加,要鼓励幼儿多喝温水,少量多次饮用,以防止脱水,对于不配合喝水的幼儿,可适当喂一些果汁,但要注意稀释,避免过甜加重胃肠负担。
二、皮肤护理
1.保持皮肤清洁:幼儿急疹出疹后皮肤会有皮疹,要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每天用温水给幼儿洗澡,洗澡时水温不宜过高,控制在37-38℃左右,洗澡时间不宜过长,5-10分钟即可,避免使用刺激性洗浴用品,洗完后用柔软的毛巾轻轻拍干皮肤,不要用力擦拭。
2.避免搔抓皮疹:出疹时幼儿可能会感到皮肤瘙痒,要剪短幼儿指甲,防止搔抓皮疹引起皮肤破损继发感染。可以给幼儿穿宽松、柔软的棉质衣物,减少对皮肤的摩擦。如果皮疹瘙痒明显,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炉甘石洗剂涂抹,但要注意避开破溃皮肤。
三、休息与环境护理
1.保证充足休息:患病期间幼儿需要充足的休息来恢复体力,要为幼儿提供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保证室内温度适宜,一般保持在22-25℃,湿度在50%-60%左右。让幼儿多卧床休息,减少活动量。
2.保持室内通风:每天定时开窗通风,每次通风15-3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但要注意避免让幼儿直接吹风,防止着凉。
四、饮食护理
1.合理安排饮食:给予幼儿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如米粥、面条、蔬菜汤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及易过敏食物,如海鲜等。对于添加辅食的幼儿,要遵循由少到多、由一种到多种的原则逐步添加,防止因饮食不当引起胃肠不适。
2.补充营养:保证营养均衡,可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摄入,如新鲜的蔬菜水果,以增强幼儿机体抵抗力,促进身体恢复。
五、病情观察
1.观察皮疹变化:密切观察皮疹的出疹顺序、形态、分布范围以及消退情况等。如果皮疹突然增多、增大,或出现皮疹颜色改变、伴有脓性分泌物等异常情况,要及时就医。
2.观察全身状况:注意观察幼儿的精神状态、食欲、体温波动情况以及有无其他伴随症状,如咳嗽、呕吐、腹泻等。如果幼儿出现精神萎靡、嗜睡、持续高热不退、抽搐等严重情况,应立即送往医院就诊。
特殊人群提示
对于早产儿、有基础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免疫缺陷病等)的幼儿,在护理过程中要更加谨慎。早产儿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对疾病的耐受能力更差,护理时要严格按照上述护理要点加强体温、皮肤、饮食等方面的护理,且要密切观察其生命体征变化;有基础疾病的幼儿,其自身机体抵抗力较弱,患幼儿急疹后病情可能进展更快,所以需要更频繁地监测病情,一旦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与医生沟通,采取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