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败血症可引发多种严重问题,包括通过血-脑屏障侵犯脑膜致化脓性脑膜炎,影响神经系统发育;细菌血行播散到肺部引起肺炎,影响呼吸功能;细菌迁徙到其他部位形成迁徙性病灶,增加治疗复杂性;细菌毒素等致中毒性肠麻痹,影响消化功能;还可因细菌感染等致高胆红素血症,严重时引发胆红素脑病影响神经系统发育。
临床表现: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临床表现常不典型,可能出现体温不稳定(可发热或体温不升)、拒奶、嗜睡、前囟饱满、抽搐等表现。由于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对感染的反应不如年长儿典型,所以需要密切观察。
对新生儿健康的影响:化脓性脑膜炎会影响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可能导致智力低下、癫痫、脑积水等后遗症。因为炎症会破坏脑组织,影响神经细胞的正常功能和发育,长期预后较差。
肺炎
发生机制:败血症时,细菌可通过血行播散到肺部引起肺炎。细菌随着血液循环到达肺部,在肺部繁殖生长,引起肺部的炎症反应。比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容易并发肺炎,细菌在肺部大量繁殖,导致肺部出现炎症病变。
临床表现:新生儿肺炎可表现为呼吸急促、口周发绀、咳嗽、吐沫等。由于新生儿呼吸功能相对较弱,肺炎时呼吸改变较为明显,严重时可出现呼吸困难。
对新生儿健康的影响:肺炎会影响新生儿的呼吸功能,导致缺氧,进而影响全身各器官的供血供氧。如果肺炎得不到及时控制,可能会加重败血症的病情,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威胁新生儿的生命健康。
迁徙性病灶
发生机制:新生儿败血症时,细菌可随着血液循环迁徙到身体其他部位形成迁徙性病灶。例如,细菌可以到达关节部位引起化脓性关节炎,到达骨骼引起骨髓炎等。细菌在血液中游走,停留在某些组织器官,引起局部的感染病灶。
临床表现:不同部位的迁徙性病灶有不同表现,如化脓性关节炎可表现为关节肿胀、活动受限;骨髓炎可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发热等。但新生儿由于表述能力差,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需要通过影像学等检查来辅助诊断。
对新生儿健康的影响:迁徙性病灶会增加治疗的复杂性,不同部位的病灶需要不同的治疗措施,而且病灶的存在会持续影响新生儿的身体状况,可能导致生长发育迟缓等问题。例如,骨髓炎可能会影响骨骼的正常生长,导致肢体长短不一等畸形。
中毒性肠麻痹
发生机制:败血症时,细菌毒素等可引起肠道功能紊乱,导致中毒性肠麻痹。细菌产生的毒素作用于肠道神经,使肠道蠕动减弱或消失。
临床表现:新生儿表现为腹胀、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呕吐等。腹胀会进一步影响新生儿的呼吸和循环功能,因为腹胀可使膈肌上抬,影响肺部的通气功能。
对新生儿健康的影响:中毒性肠麻痹会影响新生儿的消化功能,导致营养物质吸收障碍,加重新生儿的营养不良状况,同时也会影响整体的病情恢复,因为营养摄入不足会影响新生儿的抵抗力等多方面状况。
高胆红素血症
发生机制:败血症时,一方面细菌感染可导致红细胞破坏增加,胆红素生成增多;另一方面,感染可能影响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功能。例如,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可能干扰肝细胞内胆红素代谢相关酶的活性,从而导致胆红素代谢异常。
临床表现:新生儿出现皮肤、巩膜黄染等表现。黄疸程度可能较重,且进展较快。
对新生儿健康的影响:高胆红素血症尤其是未结合胆红素升高明显时,容易透过血-脑屏障引起胆红素脑病,严重影响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可导致智力障碍、听力障碍等严重后遗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