肘关节疼痛可通过多方面处理,急性期休息制动,物理治疗包括冷敷、热敷、超声波、电疗等,康复训练有屈伸、旋转、力量训练,药物辅助用非甾体抗炎药等外用或内服药物,还需针对外伤、关节炎等病因治疗,制定个性化康复方案缓解疼痛、促进恢复。
一、休息与制动
急性期应让肘关节充分休息,避免过度活动加重疼痛。例如,减少提重物、避免长时间打羽毛球等需要频繁屈伸肘关节的运动。对于儿童患者,要注意避免其进行过于剧烈的儿童游戏动作,如过度拉扯玩具等,防止肘关节损伤加重。
二、物理治疗
冷敷:在疼痛发作的48小时内,可进行冷敷。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肘关节部位,每次15-20分钟,每天3-4次。冷敷可以减轻炎症反应和肿胀,缓解疼痛。对于婴幼儿等特殊人群,冷敷时要注意避免冰袋直接接触皮肤,可包裹毛巾后再进行冷敷,防止冻伤。
热敷:48小时后,可改为热敷。用热毛巾或热水袋敷在肘关节,温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宜,每次15-20分钟,每天3-4次。热敷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帮助缓解肌肉痉挛,减轻疼痛。老年人进行热敷时要注意控制温度和时间,避免烫伤。
超声波治疗:利用超声波的机械效应、温热效应等,促进肘关节局部的血液循环,加速组织修复,减轻炎症,缓解疼痛。但在进行超声波治疗时,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参数,对于皮肤感觉异常的患者(如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合并肘关节疼痛)要格外谨慎。
电疗:如低频电刺激、中频电疗等,通过电流刺激肌肉和神经,缓解肌肉紧张,减轻疼痛。不同年龄的患者对电疗的耐受程度不同,儿童患者在电疗时要选择合适的电流强度,避免引起不适。
三、康复训练
肘关节屈伸训练:坐在椅子上,上臂固定,缓慢屈伸肘关节,每组10-15次,每天3-4组。开始时动作要缓慢,逐渐增加活动范围。对于有基础疾病如关节炎的患者,训练幅度要根据自身情况调整,避免过度屈伸加重关节损伤。
前臂旋转训练:坐在桌子前,手握一个小物件(如小球),做前臂的旋前和旋后动作,每组10-15次,每天3-4组。旋转幅度逐渐增大,但要避免引起疼痛加剧。老年人进行旋转训练时要注意动作平稳,防止因平衡问题导致摔倒。
力量训练:可以使用弹力带进行肘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训练。将弹力带一端固定,手握另一端,进行肘关节的抗阻屈伸和旋转动作,每组8-12次,每天3-4组。力量训练要循序渐进,根据自身力量情况调整弹力带的阻力,儿童患者不建议过早进行高强度的力量训练。
四、药物辅助(仅说明药物名称,不涉及服用指导)
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等,可减轻炎症和疼痛,但对于儿童患者要谨慎使用,因为儿童的肝肾功能发育尚未完全,使用不当可能会有不良反应。老年人使用时要注意可能存在的胃肠道和心血管风险,在医生指导下权衡利弊使用。
外用药物:如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等,局部涂抹可以缓解肘关节的疼痛和炎症。但对于皮肤敏感的患者,如过敏性皮肤的人群,使用前要先进行皮肤测试,防止过敏反应。
五、病因治疗
如果肘关节疼痛是由外伤引起,如骨折、脱位等,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理,如骨折的复位、固定等。对于因关节炎(如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引起的肘关节疼痛,要针对关节炎进行规范治疗,如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可能需要使用抗风湿药物,骨关节炎患者可使用改善病情的药物等。不同病因导致的肘关节疼痛,康复的侧重点和进程可能不同,要根据具体病因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