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炎包括流行性腮腺炎和化脓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具传染性,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儿童青少年易感染,有前驱症状后腮腺肿大,可通过接种疫苗、避免接触传染源、注意个人卫生预防;化脓性腮腺炎一般传染性弱,可通过增强抵抗力、口腔护理预防。
流行性腮腺炎:由腮腺炎病毒引起,是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在人群密集的场所易传播,如学校、幼儿园等。感染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儿童及青少年是高发人群,发病前1-2天至腮腺肿大消退均有传染性。
化脓性腮腺炎:通常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引起,一般不具有传染性,但如果是由特定的具有传染性的细菌导致的化脓性腮腺炎,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传播,不过相对流行性腮腺炎来说传染性较弱。
流行性腮腺炎的传染特点
传播方式
飞沫传播:患者咳嗽、打喷嚏、说话时产生的含有腮腺炎病毒的飞沫,被他人吸入后即可感染。例如,在一个教室中,如果有一名流行性腮腺炎患者,他呼出的飞沫会在空气中悬浮,周围的同学吸入后就有可能被传染。
接触传播:接触被患者唾液污染的物品,如玩具、餐具、毛巾等,也可能导致感染。比如,健康儿童使用了腮腺炎患者用过的玩具,就存在被传染的风险。
易感染人群及发病情况
儿童和青少年是流行性腮腺炎的主要易感染人群,尤其是5-15岁的儿童。这是因为儿童的免疫系统相对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对腮腺炎病毒的抵抗力较弱。在学校等集体场所,一旦有传染源引入,很容易造成聚集性发病。
感染后,潜伏期一般为14-25天,平均18天。发病初期可能出现发热、头痛、食欲不佳等前驱症状,随后腮腺逐渐肿大,通常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使腮腺部位出现肿胀、疼痛,张口或咀嚼时疼痛加剧。
化脓性腮腺炎的传染情况
化脓性腮腺炎大多是由于患者自身机体抵抗力下降,口腔内的细菌逆行感染腮腺所致,一般不具有传染性。但如果是由特定的、具有传染性的细菌引起的化脓性腮腺炎,在与他人密切接触时,如通过直接接触患者的脓液等,也可能造成一定的传播,但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比如,当健康人皮肤有破损,接触到化脓性腮腺炎患者的感染部位的脓液时,可能会增加感染相应细菌的风险,但总体传染性远低于流行性腮腺炎。
预防措施
对于流行性腮腺炎
接种疫苗:接种麻疹、腮腺炎、风疹三联疫苗(MMR疫苗)是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最有效的措施。儿童应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程序及时接种疫苗,一般1岁半接种第一剂,6-7岁接种第二剂。疫苗接种后,可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有效降低感染流行性腮腺炎的风险。
避免接触传染源:在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带儿童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如商场、电影院、游乐场等。如果周围有流行性腮腺炎患者,应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
注意个人卫生: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咳嗽或打喷嚏时要用纸巾捂住口鼻,防止飞沫传播。
对于化脓性腮腺炎
增强抵抗力: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的饮食,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减少细菌感染的机会。尤其是对于儿童和老年人等抵抗力相对较弱的人群,更要注意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来提高自身免疫力。
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饭后漱口,早晚刷牙,有助于预防口腔内细菌滋生,降低逆行感染腮腺的风险。
总之,腮腺炎中的流行性腮腺炎具有较强的传染性,而化脓性腮腺炎一般传染性较弱,但在特定情况下也可能传播。通过采取上述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腮腺炎的感染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