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积水常见病因包括尿路梗阻性病变、神经源性膀胱、妊娠相关因素。尿路梗阻性病变又分先天性因素(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输尿管膀胱连接部梗阻、膀胱输尿管反流)和后天性因素(结石、肿瘤、腹腔或盆腔病变压迫);神经源性膀胱由神经系统病变(脊髓损伤、神经系统疾病)引起;妊娠时增大子宫压迫输尿管致梗阻引发肾积水。
一、尿路梗阻性病变
1.先天性因素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这是儿童肾积水较为常见的先天性原因。胚胎发育过程中,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的肌层发育异常,导致管腔狭窄,尿液从肾盂排入输尿管受阻,进而引起肾积水。这种狭窄可能是由于肌纤维发育不良等原因造成,使得尿液引流不畅,肾盂逐渐扩张。
输尿管膀胱连接部梗阻:在胚胎时期,输尿管芽与尿生殖窦的连接发育异常可导致输尿管膀胱连接部梗阻。例如,输尿管开口位置异常,可能呈异位开口,或者输尿管壁内部段的肌肉发育异常,影响尿液从输尿管向膀胱的正常排空,引发肾积水。
膀胱输尿管反流:多见于婴幼儿和儿童。由于膀胱输尿管连接部的抗反流机制发育不完善,当膀胱收缩排尿时,尿液可反流至输尿管甚至肾盂,造成肾积水。反流的尿液可能会携带细菌等病原体,增加尿路感染的风险,进一步影响肾脏功能。
2.后天性因素
结石:肾结石或输尿管结石是常见的引起肾积水的后天性原因。结石在尿路中移动时,可阻塞输尿管,导致尿液排出受阻。例如,肾结石掉到输尿管中,堵塞管腔,使上方的肾盂尿液无法顺利通过输尿管排入膀胱,从而引起肾积水。不同部位的结石引起肾积水的机制相似,都是阻塞了尿液的正常通路。
肿瘤:泌尿系统的肿瘤,如肾盂肿瘤、输尿管肿瘤、膀胱肿瘤等,都可能导致尿路梗阻进而引起肾积水。肿瘤生长过程中会占据尿路空间,阻碍尿液的流动。例如,肾盂肿瘤长大后会堵塞肾盂出口,使尿液积聚在肾盂内,导致肾积水;输尿管肿瘤可阻塞输尿管,影响尿液的输送;膀胱肿瘤如果生长在输尿管开口附近,也会影响尿液从输尿管进入膀胱,引发肾积水。
腹腔或盆腔的病变压迫:腹腔内的一些病变,如肠道的粘连、腹膜后纤维化、异位血管等,可能压迫输尿管,导致尿路梗阻。例如,腹膜后纤维化可形成纤维组织包绕输尿管,使输尿管管腔变窄,尿液通过受阻,引起肾积水。女性患者可能还会受到妇科疾病的影响,如子宫肌瘤等,压迫输尿管导致梗阻。
二、神经源性膀胱
1.神经系统病变
脊髓损伤:由于外伤等原因导致脊髓损伤,会影响神经对膀胱和尿道的控制。脊髓损伤后,支配膀胱的神经传导通路受损,使得膀胱的排尿功能出现障碍,可能导致尿液在膀胱内潴留,进而反流至输尿管和肾盂,引起肾积水。例如,车祸导致脊髓损伤的患者,可能会出现神经源性膀胱,从而引发肾积水。
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症等神经系统疾病,也可能影响膀胱的神经调节功能。这些疾病会导致膀胱逼尿肌和尿道括约肌的协调功能紊乱,使得尿液不能正常排出,尿液逆流至肾盂,引起肾积水。例如,多发性硬化症患者由于神经系统受损,可能出现膀胱功能障碍,进而导致肾积水的发生。
三、妊娠相关因素
在妊娠期,增大的子宫可能会压迫输尿管,尤其是右侧输尿管,导致尿路梗阻,引起肾积水。这是因为妊娠时子宫逐渐增大,会对盆腔内的输尿管产生机械性压迫,影响尿液的正常引流,使得肾盂尿液积聚,从而出现肾积水。这种情况在妊娠中晚期较为常见,一般在分娩后,子宫恢复正常大小,压迫解除,肾积水可逐渐缓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