腱鞘炎是常见手部与腕部疾病,其引发因素多样,包括过度劳损(职业和日常生活因素致肌腱与腱鞘反复摩擦)、外伤(急性外伤破坏腱鞘及慢性损伤积累)、疾病因素(类风湿关节炎累及腱鞘、糖尿病影响腱鞘营养与免疫致炎症)、年龄因素(中老年退行性改变及儿童过度用手)、性别因素(女性因生理结构、活动及雌激素变化等患病人数相对多),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致发病,了解这些因素可采取预防措施降低风险。
过度劳损
职业因素:长期从事需要频繁使用手部和腕部的工作人群,如键盘操作员、纺织工人、乐器演奏者等,由于手部和腕部的关节、肌腱反复进行屈伸活动,肌腱与腱鞘之间不断摩擦,容易导致腱鞘发生炎性反应,进而引发腱鞘炎。例如,长时间用鼠标工作的电脑程序员,手部的拇指、食指等部位的肌腱和腱鞘反复摩擦,就很容易患上腱鞘炎。
日常生活因素:日常生活中过度使用手部进行某些活动也可能引发腱鞘炎,像长时间抱孩子、长时间做家务(如洗衣服、拖地等),手部的肌腱不断活动,腱鞘受到过多摩擦,也会增加腱鞘炎的发病风险。比如一些年轻妈妈长时间抱孩子喂奶,手部手腕部位的肌腱和腱鞘反复摩擦,容易出现手腕腱鞘炎。
外伤
急性外伤:手部或腕部受到急性的外力撞击、扭伤等,可能会直接损伤腱鞘,导致腱鞘的完整性受到破坏,从而引发炎症反应,进而发展为腱鞘炎。例如,手部在运动过程中突然受到外力碰撞,导致腱鞘受伤,后续就可能出现腱鞘炎的症状。
慢性损伤积累:即使是轻微的、反复的手部外伤,如多次提拿重物时手部姿势不当,也可能逐渐导致腱鞘的慢性损伤,长期积累下来就容易引发腱鞘炎。比如一些搬运工人,在长期提拿重物的过程中,手部肌腱和腱鞘反复受到微小损伤,久而久之就可能患上腱鞘炎。
疾病因素
类风湿关节炎: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会累及关节滑膜,进而影响到腱鞘。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体内的自身抗体攻击关节组织,包括腱鞘,导致腱鞘出现炎性病变,引发腱鞘炎。研究表明,约有一定比例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会并发腱鞘炎。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由于体内代谢紊乱,高血糖状态会影响血管和神经的功能,同时也会影响肌腱和腱鞘的营养供应。此外,糖尿病患者的免疫系统可能也存在异常,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容易导致腱鞘发生炎症,增加腱鞘炎的发病几率。
年龄因素
中老年人群: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肌腱、腱鞘等组织会发生退行性改变,腱鞘的弹性和韧性下降,更容易受到损伤和发生炎性反应。中老年人群中,尤其是女性,由于更年期后雌激素水平下降等因素,更容易出现腱鞘炎相关问题。
儿童:儿童患上腱鞘炎相对较少,但一些先天性的因素或者过度使用手部进行某些活动也可能引发。比如一些儿童长时间玩电子游戏,过度使用手部关节,也可能导致腱鞘出现炎症,不过这种情况相对较为少见。
性别因素
女性:女性在生理结构和日常生活活动方面与男性存在一定差异。女性的手部关节相对较为纤细,且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更多地参与一些需要精细手部动作的活动,如化妆、编织等,同时女性在更年期后雌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也会影响腱鞘的状态,所以女性患腱鞘炎的几率相对男性可能会高一些。例如,很多女性喜欢做手工编织,在长时间编织过程中,手部肌腱和腱鞘反复摩擦,容易患上腱鞘炎。
总之,腱鞘炎的引发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了解这些引发因素有助于我们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避免过度劳损、注意手部外伤防护、积极治疗相关疾病等,以降低腱鞘炎的发病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