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炎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膀胱炎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血尿、耻骨上膀胱区不适;慢性膀胱炎有尿频、尿急、尿痛反复发作、尿液变化、下腹坠胀感等表现,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治疗。
一、急性膀胱炎
1.尿频
患者会频繁地产生尿意,排尿次数明显增多,可每小时数次。这是因为膀胱黏膜受到炎症刺激,导致膀胱的敏感性增高,即使膀胱内仅有少量尿液,也会引起排尿反射。例如,正常情况下膀胱容量约为300-500ml,而急性膀胱炎患者可能每1-2小时就需要排尿一次。
对于儿童患者,急性膀胱炎时尿频症状可能更为明显,由于儿童的泌尿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炎症对膀胱的刺激更容易引起频繁排尿。
2.尿急
患者一旦有尿意,就迫不及待地需要排尿,很难控制。这是由于膀胱的炎症使逼尿肌处于不稳定状态,稍微有尿液充盈就会触发强烈的排尿冲动。比如,患者可能在刚坐下准备休息时,就突然感觉有强烈的尿意,必须立即前往厕所排尿。
女性由于尿道短而直,更容易发生急性膀胱炎,尿急症状在女性急性膀胱炎患者中较为突出。
3.尿痛
在排尿时,尿道会出现烧灼感或刺痛感,疼痛程度因人而异。疼痛可出现在排尿开始时,也可贯穿整个排尿过程。这是因为炎症导致尿道黏膜充血、水肿,排尿时尿液刺激受损的黏膜引起疼痛。例如,排尿时尿液通过发炎的尿道,会刺激神经末梢,产生疼痛感觉。
老年患者发生急性膀胱炎时,尿痛症状可能相对不典型,但仍会有尿道不适的感觉。
4.血尿
部分患者可出现肉眼血尿,尿液呈粉红色、红色或洗肉水样。这是由于膀胱黏膜炎症导致毛细血管破裂出血所致。显微镜下血尿则更为常见,通过尿常规检查可发现红细胞增多。例如,进行尿常规检查时,镜下红细胞计数明显高于正常范围。
儿童急性膀胱炎出现血尿时,家长应引起重视,及时带孩子就医检查。
5.耻骨上膀胱区不适
患者下腹部耻骨上区域可有隐痛或胀痛感,在排尿后症状可能会稍有缓解,但不久又可能再次出现不适。这是因为膀胱炎症刺激周围组织引起的。比如,炎症导致膀胱周围的神经受到刺激,从而产生耻骨上膀胱区的不适感觉。
二、慢性膀胱炎
1.尿频、尿急、尿痛反复发作
与急性膀胱炎相比,慢性膀胱炎的尿频、尿急、尿痛症状持续时间较长,且容易反复发作。炎症处于相对持续的状态,膀胱黏膜长期受到刺激,导致排尿异常症状反复出现。例如,患者可能在数周或数月内,频繁出现排尿次数增多、尿急、尿痛等症状,时轻时重。
对于有长期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期憋尿、不注意个人卫生等,更容易发生慢性膀胱炎,且症状反复发作。
2.尿液变化
尿液可能会变得混浊,有腐败气味。这是因为膀胱内炎症导致细菌滋生,分解尿液中的成分产生异味,同时炎症使尿液中的细胞、细菌等成分增多,导致尿液混浊。进行尿常规检查时,可发现白细胞、红细胞等增多,尿细菌培养可能呈阳性。
老年慢性膀胱炎患者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尿液变化可能不典型,但仍可通过尿液检查发现异常。
3.下腹坠胀感
患者下腹部会有持续的坠胀感,尤其是在长时间站立或劳累后,坠胀感可能会加重。这是由于膀胱慢性炎症导致膀胱周围组织充血、水肿,以及膀胱功能受损引起的。比如,膀胱长期处于炎症状态,影响了膀胱的正常收缩和舒张功能,从而产生下腹坠胀感。
总之,膀胱炎的表现因急性和慢性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出现上述相关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尿常规、尿细菌培养等,以明确诊断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