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膝关节脱位的原因包括膝关节结构退变(关节软骨磨损、韧带退变松弛)、创伤因素(轻微外力作用、既往创伤后遗症)、神经系统因素(本体感觉减退、神经系统病变影响)、肌肉力量因素(肌肉萎缩、肌肉力量不足)。
一、膝关节结构退变因素
关节软骨磨损:随着年龄增长,膝关节软骨会发生退行性改变,软骨逐渐变薄、磨损甚至剥脱。正常情况下,关节软骨起到缓冲、减少关节面摩擦的作用,当软骨磨损后,关节面之间的摩擦增加,关节的稳定性下降,更容易发生脱位。例如,长期的负重、运动等因素会加速软骨的退变过程,老年人由于日常活动中膝关节的反复使用,软骨磨损情况较为常见。
韧带退变松弛:膝关节周围的韧带如前交叉韧带、后交叉韧带、内外侧副韧带等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退变。韧带的主要功能是维持膝关节的稳定性,当韧带退变松弛后,其对膝关节的稳定作用减弱。以膝关节的前交叉韧带为例,随着年龄增加,韧带中的胶原纤维等成分发生变化,韧带弹性降低、强度下降,无法有效限制膝关节过度的前后向活动,从而增加了膝关节脱位的风险。
二、创伤因素
轻微外力作用:老年人由于肌肉力量减弱、平衡能力下降等原因,在一些相对较轻的外力作用下就可能发生膝关节脱位。比如,日常生活中不慎滑倒、绊倒,或者在行走时膝关节受到轻微的扭转力等。由于老年人膝关节周围的肌肉对关节的保护和稳定作用减弱,即使是较小的外力也可能打破膝关节的平衡,导致脱位发生。例如,一位老年女性在走路时踩空一块小石子,膝关节发生扭转,就可能引发膝关节脱位。
既往创伤后遗症:部分老年人可能有膝关节既往创伤史,如曾经发生过膝关节骨折、韧带损伤等,虽然经过治疗,但可能遗留关节不稳定等问题。例如,既往膝关节骨折后,骨折愈合过程中可能出现关节面不平整,或者韧带损伤修复后存在松弛等情况,这些都会使膝关节在后续容易再次发生脱位。
三、神经系统因素
本体感觉减退:老年人的本体感觉功能会减退,本体感觉是指人体对自身肢体位置、运动状态以及关节位置等的感觉。膝关节的本体感觉对于维持关节的稳定性和正常运动非常重要。当本体感觉减退时,老年人很难准确感知膝关节的位置和运动状态,从而不能及时调整肌肉的收缩来维持膝关节的稳定,增加了膝关节脱位的可能性。例如,在黑暗环境中行走或者在不平整路面行走时,本体感觉减退的老年人更难保持膝关节的稳定,容易发生脱位。
神经系统病变影响:某些神经系统疾病也可能影响膝关节的稳定性,进而导致脱位。例如,帕金森病患者,由于神经系统病变导致肌肉控制能力下降,平衡能力差,容易出现跌倒等情况,增加了膝关节受伤脱位的风险。此外,脑梗死、脑出血等脑血管疾病后遗症患者,可能存在肢体运动协调障碍,也可能引发膝关节脱位。
四、肌肉力量因素
肌肉萎缩: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肌肉会发生萎缩,尤其是膝关节周围的股四头肌等肌肉。股四头肌是维持膝关节稳定的重要肌肉群,其力量减弱会使膝关节的稳定性降低。例如,老年人由于运动量减少、营养摄入相对不足等原因,容易出现股四头肌萎缩。当股四头肌力量减弱时,无法有效地对抗膝关节受到的外力,在一些日常活动中就可能导致膝关节脱位。
肌肉力量不足:除了肌肉萎缩外,老年人整体肌肉力量下降也是导致膝关节脱位的因素之一。肌肉力量不足使得膝关节在受到外力时,不能及时做出有效的反应来维持关节的稳定。比如,老年人上下楼梯时,腿部肌肉力量不足以稳定膝关节,就容易发生膝关节脱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