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扁桃体肿大手术需综合评估适应证,选择扁桃体剥离术或挤切术等合适方式,术前完善检查、清洁口腔,术后观察创面、管理饮食和疼痛,注意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及处理,要考虑儿童个体差异确保手术安全有效。
一、手术适应证评估
儿童扁桃体肿大是否需要手术治疗需综合多方面因素评估。若扁桃体肿大导致阻塞气道,引起睡眠呼吸暂停、呼吸困难,经保守治疗无效;或反复发生化脓性扁桃体炎,每年发作7-8次及以上,且持续2年以上;或已成为引起其他脏器病变的病灶,如风湿性心脏病、肾炎等,经医生评估后可考虑手术治疗。不同年龄儿童的表现可能有所差异,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更易出现呼吸困难等紧急情况,需密切观察其呼吸、睡眠等情况。
二、手术方式选择
(一)扁桃体剥离术
是较为传统的手术方式。手术时先将扁桃体被膜与扁桃体实质分离,然后逐步将扁桃体完整切除。该手术适用于大多数适合手术的扁桃体肿大患儿,但对于操作医生的技术要求较高,需要准确分离被膜与实质,以减少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二)扁桃体挤切术
操作相对简便、快捷,主要适用于扁桃体肿大明显且患儿配合较好的情况。但该手术对扁桃体的保留程度等有一定局限性,且需要熟练掌握操作技巧,避免损伤周围组织。
三、术前准备
1.完善相关检查
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查:了解患儿的血液情况,若存在凝血功能异常等情况需先进行纠正。不同年龄儿童的血常规指标有其正常范围,如儿童血红蛋白正常范围为110-160g/L等,通过检查可评估患儿是否能耐受手术。
心电图、胸部X线等检查:对于年龄较大或存在心肺基础疾病风险的患儿,需评估心肺功能,以确保手术安全。
2.口腔清洁
术前需指导患儿保持口腔清洁,可用漱口液漱口等,减少口腔内细菌数量,降低术后感染的风险。尤其对于年龄稍大能够配合漱口的患儿,要强调漱口的重要性和方法。
四、术后护理
1.创面观察
术后需密切观察患儿创面有无出血情况,如唾液中是否有血丝增多、面色是否苍白等。年龄较小的患儿可能无法准确表达不适,需要医护人员更加细致地观察其一般状况。
2.饮食管理
术后需给予患儿冷流质饮食,如冷牛奶、冷藕粉等,避免过热食物刺激创面引起出血。随着创面恢复,可逐渐过渡到半流质、软食等,但要避免过硬、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对于能进食的患儿要指导其正确进食方法,对于无法自主进食的婴幼儿等特殊人群,要由医护人员协助喂养。
3.疼痛管理
术后患儿可能会出现疼痛,可根据患儿情况采取相应的缓解措施。对于较大儿童可进行心理疏导等,对于婴幼儿等则需注意观察其哭闹等表现,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采取适当的镇痛措施,但要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避免不恰当用药。
五、并发症及处理
1.出血
术后早期出血较为常见,多与手术操作、患儿剧烈咳嗽等有关。若为少量渗血,可采取局部压迫等措施;若出血较多,需及时进行再次手术止血等处理。不同年龄患儿对出血的耐受程度不同,婴幼儿等更需警惕大量出血导致的窒息等严重后果。
2.感染
术后感染可能与口腔卫生不佳、机体抵抗力下降等有关。需加强口腔护理,必要时可使用抗生素等进行抗感染治疗。对于免疫功能较低的儿童,如存在先天性免疫缺陷等情况,要更加严格预防和处理感染。
总之,儿童扁桃体肿大手术的治疗需要经过严格的适应证评估、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充分的术前准备、精细的术后护理以及对并发症的及时处理,同时要充分考虑儿童的年龄、个体差异等因素,以确保手术安全、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