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急性睾丸炎由细菌感染引起,常见致病菌及感染途径多样,各年龄段可发病,青壮年期多见。临床表现有局部睾丸迅速肿大、疼痛等及全身高热、寒战等症状。诊断靠体格检查、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治疗包括一般治疗、抗感染及对症治疗。预后多数良好,不及时治疗可致并发症,预防需注意个人卫生、治其他感染灶、增强抵抗力等。
一、定义与病因
细菌性急性睾丸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睾丸急性炎症。常见的致病菌有大肠杆菌、变形杆菌、葡萄球菌、肠球菌及绿脓杆菌等。感染途径主要有血行感染、淋巴感染及经尿道逆行感染等。例如,患有尿道炎、膀胱炎等下尿路感染时,细菌可经尿道逆行至附睾、睾丸引发炎症;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灶,如皮肤感染、呼吸道感染等,细菌可通过血行播散至睾丸。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青壮年期更为多见,男性若有不注意个人卫生、机体抵抗力下降等情况,易增加患病风险。
二、临床表现
1.局部症状
患侧睾丸迅速肿大,伴有明显的疼痛,疼痛可放射至阴囊、腹股沟及下腹部。触摸睾丸时质地变硬,有明显压痛。部分患者可出现阴囊皮肤红肿,病情严重时阴囊皮肤可出现皱褶,皮温升高。
有的患者还可伴有附睾肿大,当附睾与睾丸均明显肿大时,称为附睾-睾丸炎。
2.全身症状
患者可出现高热,体温可高达39℃-40℃,伴有寒战、乏力、头痛等全身不适症状。儿童患者全身症状往往较成人更为明显,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
三、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
医生会仔细检查阴囊及睾丸情况,观察睾丸的大小、质地、有无压痛等。同时会检查腹股沟区及下腹部,了解有无其他异常。
2.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提示存在感染炎症反应。
病原体检查:可通过尿道分泌物、精液或睾丸穿刺液进行涂片及培养,查找致病菌,有助于明确病因,指导治疗。
3.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可清晰显示睾丸及附睾的形态、大小、血流情况等。急性睾丸炎时,超声表现为睾丸肿大,实质内血流信号增多,回声不均匀等。超声检查有助于与睾丸扭转等其他阴囊急症相鉴别。
四、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
患者应卧床休息,抬高阴囊,以减轻阴囊的坠胀感及疼痛。可使用阴囊托或丁字带将阴囊托起。急性期应避免性生活及剧烈运动,减少对睾丸的刺激。
2.抗感染治疗
根据病原体检查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如为革兰阴性菌感染,可选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等;如为革兰阳性菌感染,可选用青霉素类或第一代头孢菌素等。在病原体检查结果未出来之前,可根据经验选用广谱抗生素。
3.对症治疗
对于高热患者,可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或药物降温等方法降低体温。对于疼痛明显的患者,可适当使用止痛药物缓解疼痛,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五、预后及预防
1.预后
大多数患者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预后良好。经过规范抗感染治疗后,炎症可得到控制,睾丸肿大、疼痛等症状逐渐缓解。但如果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可能会导致睾丸脓肿、睾丸萎缩等并发症,影响生育功能及睾丸的正常功能。儿童患者如果患病后未得到及时治疗,可能会对睾丸的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
2.预防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尤其是外生殖器的清洁,勤换内裤。避免不洁性生活,减少泌尿系统感染的风险。积极治疗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病灶,如皮肤感染、呼吸道感染等。增强机体抵抗力,合理饮食,适当运动,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青壮年期男性应注意避免长时间久坐、憋尿等不良生活方式,减少对生殖系统的不良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