淤积性皮炎与静脉功能不全、血流动力学、皮肤屏障功能受损等因素相关,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下肢浅静脉曲张致静脉压力升高引发淤积性皮炎,重力、静脉回流受阻等致血液淤积,静脉淤血致皮肤营养障碍、水肿致皮肤浸渍使皮肤屏障功能受损,易引发炎症等导致淤积性皮炎。
一、静脉功能不全相关因素
1.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正常情况下,下肢静脉血液向心回流依赖于静脉瓣膜的单向开放功能以及肌肉收缩时对静脉的挤压作用等。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时,瓣膜结构或功能异常,使得血液在站立或行走时不能有效单向回流,导致血液在下肢静脉内淤积,静脉压力升高。长期如此,会引起小腿部静脉壁扩张、变薄,通透性增加,进而引发淤积性皮炎。这种情况在长期站立工作的人群中较为常见,如教师、售货员等,因为他们下肢静脉承受的压力较大,更容易出现静脉瓣膜功能相关问题。
2.下肢浅静脉曲张
浅静脉曲张是由于下肢浅静脉瓣膜关闭不全,血液逆流,使浅静脉处于扩张、迂曲状态。静脉回流受阻,血液在浅静脉内淤积,导致静脉压升高。静脉压升高会使血管内的液体成分渗出到组织间隙,引起局部组织水肿,同时也为细菌等病原体的滋生创造了条件,容易引发皮肤炎症反应,逐渐发展为淤积性皮炎。患者多表现为下肢浅静脉像蚯蚓状迂曲扩张,尤其在小腿部位更为明显,常见于有家族遗传倾向或者长时间站立导致静脉回流障碍的人群。
二、血流动力学因素
1.重力作用
人体站立或行走时,下肢静脉需要对抗重力将血液回流至心脏。随着年龄的增长,静脉壁和瓣膜的弹性逐渐下降,重力对下肢静脉血液回流的阻碍作用相对增强。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衰退,静脉系统的这种代偿能力减弱,更容易出现血液在下肢静脉内淤积的情况。例如,老年人长时间站立后,小腿部位静脉血液淤积加重,进而引发淤积性皮炎的风险相对较高。
2.静脉回流受阻的其他情况
如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静脉管腔部分或完全阻塞,导致下肢静脉回流受阻。即使血栓再通,静脉瓣膜功能也可能遭到破坏,血液回流仍然不畅,从而引起下肢静脉高压,导致淤积性皮炎。另外,盆腔肿瘤、妊娠子宫等压迫髂静脉,也会使下肢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增加淤积性皮炎的发生几率。对于妊娠期女性,随着子宫增大压迫髂静脉,静脉回流受阻的情况较为常见,若不注意,容易引发淤积性皮炎。
三、皮肤屏障功能受损相关因素
1.静脉淤血导致皮肤营养障碍
下肢静脉淤血使局部皮肤的营养供应受到影响,皮肤的新陈代谢减缓。皮肤的表皮层和真皮层的细胞得不到充足的营养物质和氧气供应,皮肤的屏障功能逐渐下降。正常的皮肤屏障可以阻挡外界病原体的侵入以及防止水分过度丢失,当皮肤屏障功能受损时,外界的细菌、真菌等更容易侵入皮肤,引发炎症反应。例如,皮肤可能会出现干燥、粗糙等改变,更容易受到损伤,进而发展为淤积性皮炎。长期静脉淤血的患者,皮肤往往比较脆弱,容易出现破损,一旦破损就容易继发感染,加重淤积性皮炎的病情。
2.水肿引起皮肤浸渍
下肢静脉淤血导致的水肿使皮肤长时间处于潮湿状态,皮肤浸渍后,皮肤的屏障功能进一步受损。潮湿的环境有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细菌感染会加重皮肤的炎症反应。比如,水肿部位的皮肤可能会出现红斑、丘疹等改变,随着病情进展,可能会出现水疱、渗出等情况,进而发展为淤积性皮炎。对于水肿明显的患者,需要特别注意保持皮肤的干燥清洁,否则很容易引发皮肤感染和淤积性皮炎的加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