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疼痛可通过休息与制动减少活动负荷;物理治疗中冷敷适用于急性损伤,热敷用于慢性疼痛,按摩可缓解肌肉紧张但有禁忌;非甾体抗炎药可用于轻至中度关节疼痛但不同人群有差异;持续不缓解或伴肿胀等情况需就医,检查包括体格、实验室及影像学等;适当康复锻炼可增强肌肉力量等,不同情况锻炼方式不同且急性期需调整。
一、休息与制动
原因:关节疼痛时,休息可减少关节的活动负荷,避免进一步损伤。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如老年人关节退变引起疼痛,过多活动会加重软骨磨损;年轻女性运动损伤导致关节疼痛,制动能防止损伤加重。
措施:根据疼痛程度适当减少关节的使用,如疼痛明显时尽量避免负重行走、剧烈运动等。例如膝关节疼痛者应减少上下楼梯、久站等动作。
二、物理治疗
冷敷与热敷
冷敷:一般在急性损伤(如运动后短时间内关节疼痛肿胀)的24-48小时内进行,通过降低局部温度,收缩血管,减轻肿胀和疼痛。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运动致关节扭伤冷敷时要注意温度和时间,避免冻伤;成年人可每次冷敷15-20分钟,每天3-4次。
热敷:适用于慢性关节疼痛或血液循环不畅引起的疼痛,如退行性关节病。热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老年人血液循环相对较慢,热敷温度不宜过高,时间可适当延长至20-30分钟,每天2-3次。
按摩:由专业人员进行适度按摩,可缓解关节周围肌肉紧张,改善关节局部血液循环。但对于有皮肤破损、感染或关节急性炎症的人群不适合按摩。例如女性因长期伏案工作导致颈椎关节疼痛,适当按摩颈部周围肌肉有一定缓解作用,但如果有颈椎骨折等情况则绝对不能按摩。
三、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为例)
适用情况:对于轻至中度的关节疼痛,如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引起的疼痛可考虑使用。但不同年龄人群有差异,儿童一般不首选非甾体抗炎药,除非有明确适应证且权衡利弊;老年人使用时要注意胃肠道反应等副作用,因为老年人胃肠道功能相对较弱,可能更容易出现胃溃疡等并发症。
作用机制: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合成,从而发挥抗炎、镇痛作用。
四、就医评估
何时就医:如果关节疼痛持续不缓解,或伴有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如关节明显肿胀、畸形、活动受限,伴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以及疼痛突然加剧等。例如青少年出现关节疼痛伴发热,要警惕是否为感染性关节炎等严重疾病;老年患者关节疼痛进行性加重,要排除关节肿瘤等情况。
就医检查:医生可能会进行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等)、影像学检查(如X线、CT、MRI等),以明确关节疼痛的原因,如X线可初步判断骨关节炎的关节退变情况,MRI对软组织损伤等情况显示更清晰。
五、康复锻炼
康复锻炼的重要性:适当的康复锻炼有助于增强关节周围肌肉力量,稳定关节,减轻关节负担,预防关节进一步损伤。不同年龄、不同病因的人群康复锻炼方式有所不同。例如年轻人运动损伤后的关节疼痛,在损伤恢复后期可进行针对性的关节功能锻炼;老年人骨关节炎患者可进行低强度的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锻炼,如游泳、慢走等。
具体锻炼方法:以膝关节为例,可进行股四头肌收缩锻炼(坐位或卧位时,用力收紧大腿肌肉,保持5-10秒,然后放松,重复10-15次为一组,每天3-4组)、直腿抬高锻炼(仰卧位,伸直下肢,缓慢抬高至离床面15-20厘米,保持5-10秒后放下,重复上述动作)等。但如果关节疼痛处于急性期,锻炼应适当减少或避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