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手足口病初期有多种症状表现,包括多数患儿出现低热到中度发热,部分达39℃及以上,婴幼儿体温波动大;口腔有散在疱疹或溃疡,伴疼痛,影响进食等;手部、足部有斑丘疹、疱疹,影响活动;部分患儿臀部有类似皮疹;少数伴咳嗽、流涕等呼吸道症状或食欲减退等消化道症状,需结合相关情况综合判断并及时就医。
一、发热表现
手足口病初期多数患儿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一般为低热到中度发热,体温范围多在38℃左右,但也有部分患儿体温可达到39℃甚至更高。不同年龄段的患儿发热表现可能略有差异,婴幼儿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发热时可能更易出现体温波动较大的情况。例如,有研究显示,在手足口病患儿中,约70%-80%的患儿初期会出现发热症状,且年龄较小的患儿发热持续时间相对可能较长一些。
二、口腔症状
1.口腔黏膜疹:
最早可在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的疱疹或溃疡,多发生在舌、颊黏膜、硬腭等部位。初期可能表现为小红点,随后迅速发展为疱疹,疱疹周围有红晕。对于不同年龄段的患儿,口腔症状的表现程度有所不同。比如,学龄前儿童可能相对更能表述口腔疼痛等不适,而婴幼儿可能会因为口腔疼痛出现拒食、流涎等表现。一般来说,口腔内的疱疹和溃疡会在1-2周内逐渐愈合,但在初期会给患儿带来明显的不适。
2.疼痛表现:
由于口腔出现疱疹和溃疡,患儿会感到口腔疼痛,这会影响其进食、饮水等行为。年龄较小的患儿可能会通过哭闹来表达这种疼痛,而较大的儿童可能会诉说口腔有刺痛感等。
三、手部和足部症状
1.皮疹特点:
手部和足部会出现皮疹,多为斑丘疹、疱疹。皮疹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质地较硬,周围有红晕,疱内液体较少。皮疹一般不瘙痒,但部分患儿可能会因为搔抓等出现继发感染。在不同年龄患儿中,手部和足部皮疹的分布范围和严重程度有差异。例如,幼儿的手部和足部皮疹可能相对更密集一些,而年长儿童可能相对分散。一般来说,皮疹会在发病后1-2天内逐渐出现并发展。
2.对活动的影响:
手部出现皮疹可能会影响患儿的抓握动作,足部出现皮疹会导致患儿行走时疼痛,从而影响其日常活动。对于婴幼儿,家长可能会发现患儿不愿用手抓玩具,或者走路时步态异常等情况。
四、臀部症状
部分患儿初期还可能在臀部出现皮疹,皮疹特点与手部、足部的皮疹相似,表现为斑丘疹、疱疹等。臀部皮疹一般相对较少,但也需要引起重视,家长要注意观察患儿臀部皮肤情况,防止皮疹感染等情况发生。
五、其他伴随症状
1.呼吸道症状:
少数患儿初期可能伴有咳嗽、流涕等呼吸道症状,类似于普通感冒的表现。但与普通感冒不同的是,手足口病除了呼吸道症状外,还会有口腔和手足部的典型皮疹表现。对于有基础呼吸道疾病的患儿,手足口病初期出现的呼吸道症状可能会被误认为是原有疾病的加重,需要仔细鉴别。
2.消化道症状:
个别患儿初期可能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等消化道症状。年龄较小的患儿消化道症状可能更不典型,容易被忽视。例如,婴幼儿可能仅表现为吃奶量减少,而较大的儿童可能会诉说腹痛等,但往往不如口腔和手足部症状典型。
总之,新型手足口病初期的症状主要包括发热、口腔黏膜疹及相关疼痛表现、手部和足部皮疹及对活动的影响、部分患儿的臀部皮疹以及可能伴随的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状等。在临床中,医生需要根据患儿的这些初期症状,结合流行病学史等进行综合判断,以早期诊断手足口病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同时,家长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症状变化,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