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睾有多种表现,阴囊内无睾丸是典型表现,不同年龄患儿表现有差异,异位睾丸位置异常易致损伤等,常并发疝,还会有心理影响、恶变风险,不同年龄人群特点不同,新生儿期需谨慎评估,婴幼儿期要关注发育,儿童及成年期可能有生育问题且需警惕恶变。
隐睾最典型的表现就是阴囊内摸不到睾丸。对于出生后1岁仍未降入阴囊的睾丸,多已丧失正常的生精功能。这是因为睾丸在腹腔内或腹股沟等部位,所处环境温度高于阴囊内温度,而适宜的温度是睾丸正常发育和生精的关键,长期处于高温环境会影响睾丸的生精上皮,导致生精障碍。
不同年龄的患儿表现有所差异,新生儿时期可能阴囊外观就较对侧小,仔细检查可发现阴囊内空虚;1岁以上患儿阴囊内通常明确摸不到睾丸。
异位睾丸
部分隐睾会异位,即睾丸位置不在正常下降途径的阴囊内,而是位于腹股沟管内、腹膜后、会阴部、股部等部位。例如位于腹股沟管内的睾丸,可在腹股沟区域触及,其位置表浅,有时可被推动;位于腹膜后的睾丸则较难触及。异位睾丸的位置异常会增加睾丸发生损伤、扭转等风险,因为这些异常位置的睾丸周围组织关系不同于正常阴囊内,受到外力等影响时更容易出现问题。
并发疝
隐睾患儿常并发腹股沟疝,这是因为腹膜鞘状突未闭,腹腔内容物可通过未闭的鞘状突进入腹股沟管甚至阴囊。患儿可能表现为腹股沟区或阴囊可复性肿物,哭闹、用力时肿物增大,安静或平卧时肿物缩小或消失。这是由于隐睾的存在导致鞘状突未闭的概率增加,疝的发生会进一步影响睾丸的血运等情况,需要及时处理。
其他表现
心理影响
对于年龄稍大的儿童及成年后回顾的情况,隐睾可能会对心理产生影响。因为阴囊内没有睾丸,与正常同龄人相比外观有差异,可能会导致患儿产生自卑心理等。特别是在成长过程中,看到自己与他人不同,可能会在社交等方面受到一定影响,需要家长和社会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心理疏导。
恶变风险
隐睾发生恶变的风险比正常阴囊内睾丸高得多。据相关研究,隐睾患者发生睾丸肿瘤的概率是正常睾丸的20-40倍。例如腹腔内的隐睾,由于长期处于异常环境,细胞发生恶变的几率显著增加。随着年龄增长,这种恶变风险会逐渐累积,所以隐睾患者需要定期进行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可能出现的恶变情况。
不同年龄人群的特点
新生儿期
新生儿隐睾可能只是阴囊外观看似小,家长可能未给予足够重视。此时需要医生仔细检查,通过触诊等初步判断睾丸位置。由于新生儿身体各器官发育尚不完善,隐睾的处理需要谨慎评估,因为过早干预可能对孩子造成不必要的损伤,而延迟处理又可能影响睾丸的发育等。
婴幼儿期
1-3岁的婴幼儿,隐睾的表现主要还是阴囊内无睾丸,同时并发疝的情况相对较易发现。此阶段是睾丸发育的关键时期,如果隐睾未得到处理,睾丸持续处于异常环境,会进一步影响睾丸的结构和功能,如生精小管的发育等。需要密切关注睾丸位置变化,考虑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如激素治疗等,但激素治疗也有一定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需要严格掌握。
儿童及成年期
儿童期及成年后的隐睾患者,除了上述的阴囊内无睾丸、异位睾丸、并发疝、心理影响、恶变风险等表现外,还可能因为睾丸功能异常导致生育问题。如果是双侧隐睾,几乎都会导致不育,因为双侧睾丸都处于异常环境,生精功能严重受损;单侧隐睾也可能因为患侧睾丸功能异常,对侧睾丸虽然正常,但整体生精功能也会受到一定影响,从而影响生育能力。在成年后,还需要警惕睾丸恶变的可能,定期进行睾丸超声等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睾丸肿瘤等病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