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瘙痒原因多样,包括皮肤干燥、过敏反应、皮肤疾病、系统性疾病等,不同原因有相应应对方法,且儿童、老年人、孕妇等特殊人群皮肤瘙痒有各自注意事项,需根据不同情况处理。
皮肤干燥:
原因:在秋冬季节,空气湿度低,人体皮肤的皮脂腺和汗腺分泌减少,容易导致皮肤干燥,从而引起瘙痒。老年人的皮肤本身新陈代谢减缓,皮脂腺功能退化,也更易出现皮肤干燥瘙痒。此外,频繁洗澡且使用碱性过强的肥皂等清洁用品,会进一步破坏皮肤表面的油脂膜,加重皮肤干燥。
应对:洗澡频率不宜过高,每周2-3次为宜,水温不要太高,控制在37-40℃左右。洗澡后及时涂抹具有保湿作用的护肤品,如含有甘油、凡士林等成分的身体乳,保持皮肤水分。室内可使用加湿器,提高空气湿度。
过敏反应:
原因:接触过敏原是常见诱因,如接触花粉、尘螨、某些食物(如海鲜、芒果等)、药物等。过敏体质的人更容易发生过敏相关的皮肤瘙痒。
应对:首先要明确过敏原并尽量避免接触。如果是食物过敏引起,要避免食用相应食物;如果是接触性过敏,要远离过敏原。可以口服抗组胺药物缓解症状,如氯雷他定等,但需注意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的用药禁忌,儿童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抗组胺药物剂型和剂量。
皮肤疾病:
原因:例如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真皮浅层及表皮炎症,患者会出现皮肤瘙痒、红斑、丘疹、水疱等多形性皮疹;银屑病也会伴有不同程度的皮肤瘙痒,表现为皮肤红斑上覆盖多层银白色鳞屑;疥疮是由疥螨寄生在皮肤引起的传染性皮肤病,夜间瘙痒往往更为剧烈,皮肤可见丘疹、隧道等。
应对:对于湿疹,要避免搔抓、热水烫洗等刺激,可外用糖皮质激素药膏(如弱效的氢化可的松乳膏等,儿童使用需谨慎)或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等药物;银屑病的治疗需要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等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包括外用药物、光疗等;疥疮则需要使用杀虫药物,如硫磺软膏等,同时患者的衣物、被褥等要进行彻底消毒。
系统性疾病:
原因:一些全身性疾病也可能导致皮肤瘙痒,如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升高,皮肤内葡萄糖含量增高,刺激神经末梢,可引起瘙痒;肝肾疾病患者,机体代谢废物排泄障碍,在体内蓄积也可能引起皮肤瘙痒;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等内分泌疾病也可能出现皮肤瘙痒症状。
应对: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是关键,控制好血糖、改善肝肾功能、调整甲状腺功能等,随着原发疾病病情的控制,皮肤瘙痒症状往往也会有所缓解。
特殊人群皮肤瘙痒的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皮肤较为娇嫩,发生皮肤瘙痒时要特别注意避免搔抓,以免引起皮肤破损继发感染。儿童使用药物需谨慎,应选择儿童专用的温和药物剂型。例如儿童湿疹引起的瘙痒,外用药物可选择相对温和的弱效糖皮质激素药膏,且用药面积和剂量要严格遵医嘱,同时要注意保持儿童皮肤清洁、干燥,穿着宽松、柔软的棉质衣物。
老年人:老年人皮肤瘙痒时,要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止痒药物,洗澡时注意水温不宜过高,清洁用品选择温和的。同时,要关注老年人是否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因为这些疾病可能加重皮肤瘙痒,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另外,老年人皮肤瘙痒时不要盲目自行用药,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处理。
孕妇:孕妇出现皮肤瘙痒需要谨慎处理,因为很多药物可能对胎儿有影响。首先要寻找可能的诱因,如是否接触特殊物质等。如果是孕期生理性的皮肤干燥引起的瘙痒,可以使用安全的孕妇专用保湿护肤品;如果考虑其他病理性因素,需要在医生的评估下谨慎选择合适的检查和治疗方法,避免自行用药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