疥疮由疥螨引起,通过接触传播,有典型皮疹、夜间瘙痒等表现,靠接触史等诊断,用外用药物治疗且需全家同治;湿疹由多种内外因素致真皮浅层及表皮炎症,分急、亚、慢性,依病史等诊断,通过一般、外用、系统药物治疗,特殊人群用药需谨慎。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真皮浅层及表皮炎症,内部因素如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精神紧张、失眠、过度疲劳、情绪变化等,外部因素如生活环境、气候变化、食物等外界刺激,均可诱发或加重湿疹。不同年龄阶段人群均可患病,婴幼儿湿疹可能与遗传、皮肤屏障功能不完善等有关,成人湿疹则与接触过敏原、自身免疫等多种因素相关,性别差异不显著,但不同个体因自身身体状况和接触环境不同,发病情况有差异。
临床表现方面
疥疮:
皮疹特点:典型皮疹为针尖大小的丘疹、丘疱疹及隧道,隧道为灰白色、浅黑色或普通皮色的弯曲线纹,长约0.5-1cm,常见于指缝、腕部屈侧、肘窝、腋窝、乳房下、脐周、腰部、下腹部、生殖器、腹股沟及大腿内侧等部位。
自觉症状:夜间瘙痒剧烈,可能与疥螨夜间活动频繁有关,瘙痒程度因个体对疥螨的反应不同而有差异,儿童可能因表达不清而表现为搔抓、睡眠不安等。
特殊人群表现:婴幼儿疥疮皮疹不典型,常表现为头面部、掌跖受累,可出现水疱、脓疱,易误诊;老年人症状可能较轻,但也有明显瘙痒。
湿疹:
急性湿疹:表现为红斑基础上的密集粟粒大小丘疹、丘疱疹、小水疱,基底潮红,严重时融合成片,境界不清,搔抓后出现糜烂、渗出,好发于面、耳、手、足、前臂、小腿等外露部位,严重时可蔓延全身,自觉剧烈瘙痒,不同部位湿疹因解剖结构不同表现略有差异,如手部湿疹常因接触外界刺激易慢性化。
亚急性湿疹:由急性湿疹炎症减轻后,皮损以小丘疹、鳞屑和结痂为主,仅有少量的丘疱疹、水疱及糜烂,仍有剧烈瘙痒。
慢性湿疹:常由急性、亚急性湿疹反复发作不愈转变而来,表现为皮肤粗糙、肥厚、苔藓样变、脱屑、色素沉着,边界较清楚,常见于手、足、小腿、肘窝、股部、乳房、外阴、肛门等部位,病程长,易复发,瘙痒程度因人而异,部分患者瘙痒剧烈影响生活质量,老年人慢性湿疹可能因皮肤干燥等因素更明显。
诊断方面
疥疮:主要根据接触史、典型皮疹表现、夜间瘙痒剧烈等特点进行诊断,若在皮损处找到疥螨或虫卵即可确诊,可通过刮取患处丘疹、水疱或隧道内的内容物,在显微镜下查找疥螨或虫卵。
湿疹:主要根据病史、皮疹特点、发病部位等进行诊断,一般无特异性的实验室检查,需要排除其他类似皮肤病后才能诊断,如需要与接触性皮炎、神经性皮炎等鉴别,医生会综合患者的整体情况进行判断。
治疗方面
疥疮:治疗原则是杀虫、止痒、处理并发症,以外用药物治疗为主,常用药物有硫磺软膏等,治疗时需注意全家同时治疗,污染的衣物、被褥等需煮沸消毒或暴晒,治疗后观察2-3周,如无新皮疹出现才算治愈。婴幼儿、孕妇等特殊人群用药需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相对安全的药物。
湿疹:治疗目的是缓解或消除临床症状,控制病情,减少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如避免搔抓、热水烫洗等刺激,注意皮肤保湿)、外用药物治疗(根据湿疹不同阶段选择合适药物,如急性期无渗出时用炉甘石洗剂,有渗出时用3%硼酸溶液湿敷;亚急性期用糖皮质激素乳膏等;慢性期用强效糖皮质激素乳膏等)、系统药物治疗(如抗组胺药止痒,严重时可短期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等),特殊人群如婴幼儿湿疹应选择温和、无刺激的药物,孕妇湿疹用药需权衡利弊,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