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护理需选温和适合油性皮肤的洁面产品早晚清洁并选保湿不致痘护肤品,药物治疗有外用过氧化苯甲酰、抗生素类药膏,口服抗生素(中重度短期用)、异维A酸(重度等用且有风险),生活方式要调控饮食少高糖高油、保证作息规律、避免挤压暗疮,特殊人群中儿童优先非药物干预、孕期谨慎选治疗方式、哺乳期外用药物需咨询且一般不用口服药。
一、基础护理层面
1.清洁环节:选择温和且适合油性皮肤的洁面产品,每日清洁次数不宜过多,一般早晚各一次即可,过度清洁会破坏皮肤的屏障功能,引发皮肤问题加重。例如,使用含有氨基酸成分的洁面产品,其性质温和,能在清洁皮肤油脂和污垢的同时,尽量减少对皮肤屏障的损伤。
2.保湿工作:暗疮患者往往皮肤水油失衡,需选用具有保湿功效且不致痘的护肤品进行保湿。比如含有透明质酸成分的保湿产品,透明质酸能有效锁住水分,为皮肤提供持久的保湿效果,同时不会堵塞毛孔加重暗疮状况。
二、药物治疗范畴
1.外用药物:
过氧化苯甲酰:可缓慢释放新生态氧和苯甲酸,具有杀灭痤疮丙酸杆菌、抗炎的作用,能减轻暗疮的炎症反应,减少粉刺和丘疹的形成。
抗生素类药膏:如红霉素软膏等,能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的生长,减轻炎症,但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使用时需遵循医嘱。
2.口服药物:
抗生素:对于中重度暗疮患者,可短期使用抗生素,如四环素类药物,但要注意其可能产生的胃肠道不适等副作用,且孕妇、儿童等特殊人群需谨慎使用。
异维A酸:适用于重度、结节囊肿型暗疮等,能减少皮脂腺分泌、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繁殖等,但该药物有明确的致畸性,育龄期男女在用药期间及停药后一段时间内需严格避孕,且可能引起皮肤干燥、肝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使用时必须在医生的严密监测下进行。
三、生活方式调整方面
1.饮食调控:减少高糖食物(如糖果、甜饮料等)和高油食物(如油炸食品、动物内脏等)的摄入,因为高糖饮食会导致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升高,刺激皮脂腺分泌油脂,从而加重暗疮;高油食物会增加皮肤油脂分泌,不利于暗疮的恢复。
2.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一般成年人建议每天7-8小时的睡眠时间,良好的睡眠有助于身体的新陈代谢和内分泌平衡,对皮肤暗疮的恢复有积极作用。青少年由于生长发育的特点,更需要充足的睡眠来促进皮肤的修复和身体的正常发育。
3.避免挤压:切勿用手挤压暗疮,挤压过程中可能会导致细菌感染扩散,引起炎症加重,还容易留下疤痕,尤其是面部危险三角区的暗疮,挤压可能会引发颅内感染等严重后果。
四、特殊人群考量
1.儿童人群:儿童出现皮肤暗疮时,应优先采取非药物干预措施,如加强基础护理,使用温和的儿童专用洁面产品和保湿产品。避免使用成人的强效药物,因为儿童的皮肤屏障更脆弱,药物不良反应风险相对更高。若病情需要使用药物,必须在儿科医生的严格指导下进行,密切关注药物可能对儿童生长发育产生的影响。
2.孕期女性:孕期女性出现暗疮问题时,应谨慎选择治疗方式。一般不建议使用口服药物,外用药物的选择也需格外谨慎,应咨询妇产科医生和皮肤科医生,在确保对胎儿无影响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外用护理产品进行基础护理,同时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来改善皮肤状况。
3.哺乳期女性:哺乳期女性治疗暗疮时,需考虑药物通过乳汁传递给婴儿的风险。外用药物相对更安全,但使用前应咨询医生,评估药物对婴儿的影响;口服药物一般不建议使用,以免药物成分通过乳汁影响婴儿健康,主要依靠基础护理和生活方式调整来缓解暗疮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