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动是胎儿在子宫内躯体活动冲击子宫壁被孕妇感知的情况,不同孕周胎动有不同特点,计数胎动可了解胎儿健康状况,计数方法是早中晚固定时间各计1小时相加乘4得12小时胎动,正常12小时30-40次,少于10次或减少50%以上需就医,高龄、多胎、有妊娠并发症孕妇需更密切关注胎动。
连续动作算一次:胎儿在子宫内的一次连续动作,比如胎儿的一次踢动、一次转动等,从开始动到这一系列连续动作结束,算一次胎动。例如胎儿先伸了一下胳膊,接着又动了一下腿,这一系列连贯的动作视为一次胎动。
间隔区分:如果胎儿的活动是间断性的,每次活动之间有明显的间隔时间,那么每次间隔后的活动都要分别计算为一次胎动。比如胎儿隔了几分钟又动了一次,这就是另外一次胎动。
不同孕周胎动的特点及感知情况
孕早期:一般在怀孕18-20周左右孕妇开始能感知到胎动,但此时胎动的幅度通常比较小,感觉就像肠道蠕动一样,很多孕妇会误以为是消化问题,这是因为孕早期胎儿还比较小,活动力度相对较弱。
孕中期:随着孕周增加,胎儿逐渐长大,胎动会变得越来越明显且有规律。在孕28周左右,胎动会达到一个相对活跃的阶段,此时胎儿在子宫内的活动空间相对较大,胎动的幅度、频率等都比较容易被孕妇感知到,孕妇能明显感觉到胎儿的踢动、翻滚等动作。
孕晚期:到了孕晚期,胎儿体积增大,在子宫内的活动空间相对变小,胎动的幅度可能会有所减小,但此时的胎动往往更有力量。不过由于胎儿逐渐靠近子宫壁等原因,孕妇感知到的胎动位置可能会相对固定,比如有的胎儿头部在下腹部,那么孕妇感知到的胎动可能更多是上半身的活动等情况。
计数胎动的意义及方法
意义:通过计数胎动可以了解胎儿在子宫内的健康状况。如果胎动突然出现明显的增多或减少,可能提示胎儿在子宫内存在缺氧等异常情况。例如,正常情况下胎动有一定的频率范围,如果一天内胎动次数较以往明显减少50%以上,就需要引起重视,可能需要及时就医检查。
计数方法:孕妇可以选择在每天早、中、晚固定的时间来计数胎动,一般建议在饭后1小时左右进行,因为此时胎儿相对比较活跃。每次计数1小时,将早、中、晚三次的胎动次数相加,再乘以4,就得到12小时的胎动次数。正常的12小时胎动次数应该在30-40次左右。如果12小时胎动次数少于10次,或者胎动次数比以往减少了50%以上,都需要尽快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胎心监护等,以明确胎儿在宫内的情况。
特殊人群的胎动情况及注意事项
高龄孕妇:高龄孕妇相对来说发生胎儿宫内异常的风险可能会增加,所以高龄孕妇更要密切关注胎动情况。在计数胎动时要更加仔细和规律,如果发现胎动有异常变化,要及时就医,因为高龄孕妇的胎儿出现染色体异常、发育异常等情况的概率相对较高,通过胎动监测能更早发现胎儿宫内的问题。
多胎妊娠孕妇:多胎妊娠的孕妇感知胎动的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因为有多个胎儿在子宫内活动。这时候孕妇要注意区分不同胎儿的胎动,同时要更加频繁地关注胎动的整体情况。如果发现某一个胎儿的胎动突然出现明显变化,或者整体胎动情况与以往不同,也要及时就医,因为多胎妊娠发生胎儿宫内窘迫等情况的风险比单胎妊娠更高。
有妊娠并发症的孕妇:比如患有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等并发症的孕妇,胎儿在宫内的环境可能受到一定影响,所以这类孕妇要严格监测胎动。一旦发现胎动异常,要及时就诊,因为妊娠并发症可能会影响胎盘的血供等,进而影响胎儿的氧气和营养供应,通过胎动监测可以早期发现胎儿宫内的不良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