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治疗包括饮食疗法,合理调整饮食保证营养供应、减轻胃肠负担;液体疗法,轻中度脱水选口服补液盐,重度脱水等需静脉补液;药物治疗,用肠黏膜保护剂吸附病原体等、微生态调节剂恢复肠道菌群平衡;病因治疗,感染性腹泻病毒感染对症支持、细菌感染选合适抗菌药,非感染性腹泻调整饮食、避免过敏原等;特殊人群注意新生儿等更需谨慎,注意保暖、控制饮食、保持臀部清洁卫生。
一、饮食疗法
对于小儿腹泻,合理的饮食调整很重要。母乳喂养的婴儿可继续母乳喂养,同时适当增加喂养次数;人工喂养的婴儿,可根据情况选择适宜的代乳品,如稀释的牛奶(水与牛奶比例可适当提高)或去乳糖配方奶粉等,以保证能量和营养的供应,同时减轻胃肠道负担。这是因为小儿腹泻时胃肠道消化功能虽受影响,但仍需适当进食来维持营养和正常的肠道功能,合理的饮食能帮助肠道逐步恢复。
二、液体疗法
1.口服补液:对于轻、中度脱水的小儿,可首选口服补液盐溶液进行补液,以预防和纠正脱水。口服补液盐能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服用,能有效补充丢失的液体和电解质,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这是因为小儿腹泻时容易出现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口服补液盐能针对性地补充丢失的成分,且口服相对简便,能减少静脉补液的风险和痛苦。
2.静脉补液:若小儿出现重度脱水或口服补液无法纠正脱水等情况,则需要进行静脉补液。静脉补液会根据小儿的脱水程度、体重等情况精确计算补液量、补液种类(如补充葡萄糖溶液、生理盐水、含钾溶液等)和补液速度,以快速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维持小儿体内环境的稳定。
三、药物治疗
1.肠黏膜保护剂:如蒙脱石散,它可以吸附肠道内的病原体和毒素,保护肠道黏膜,促进肠道黏膜的修复,从而缓解腹泻症状。其作用机制是在肠道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阻止病原体与肠黏膜的接触,同时吸附毒素等有害物质,有利于肠道功能的恢复。
2.微生态调节剂:常用的有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等制剂,通过补充肠道正常菌群,恢复肠道正常的微生态平衡,抑制病原菌的定植和侵袭,调节肠道的免疫功能,对小儿腹泻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因为小儿腹泻时往往存在肠道菌群失调,补充微生态调节剂可以帮助恢复肠道菌群的平衡,改善腹泻症状。
四、病因治疗
1.感染性腹泻
病毒感染:如轮状病毒等引起的腹泻,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主要是采取对症支持治疗,如上述的液体疗法、饮食疗法等。因为病毒感染具有自限性,通过对症支持治疗帮助小儿度过病程。
细菌感染:对于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如大肠杆菌等感染,可根据病情选用合适的抗菌药物,但需严格掌握用药指征,避免滥用抗生素。选用抗菌药物时要考虑小儿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2.非感染性腹泻:如饮食不当引起的腹泻,需调整饮食;过敏因素引起的腹泻,则要避免接触过敏原等。例如,如果小儿是因为对牛奶蛋白过敏导致腹泻,就需要更换为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或氨基酸配方奶粉等合适的代乳品。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小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各器官功能尚未完全成熟,在治疗小儿腹泻时需特别注意。对于新生儿和小婴儿,由于其生理特点特殊,在补液、用药等方面更要谨慎,严格遵循医嘱,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同时,要注意小儿的保暖,尤其是腹部的保暖,因为腹部着凉可能会加重腹泻症状。在饮食方面,要根据小儿的年龄和病情严格控制饮食的种类和量,避免加重胃肠道负担。此外,要注意保持小儿臀部的清洁卫生,及时更换尿布,防止出现红臀等情况,因为小儿腹泻时大便次数多,对臀部皮肤刺激较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