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滑膜炎是关节滑膜的炎症性疾病,病因有创伤、感染、免疫、退行性及其他因素,临床表现有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局部温度升高,诊断靠体格检查、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治疗分非手术(休息、物理、药物)和手术,多数预后较好,迁延不愈可致不良后果,不同病因预后有差异。
常见病因
创伤因素:急性的关节扭伤、骨折等创伤可能直接损伤滑膜,引发炎症。例如运动时剧烈的扭转动作导致膝关节滑膜受损,进而引发滑膜炎。对于运动员等经常进行剧烈运动的人群,创伤导致的关节滑膜炎较为常见。
感染因素: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可累及关节滑膜。比如细菌感染引起的化脓性关节炎,往往会伴随滑膜的炎症。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相对更容易发生感染相关的关节滑膜炎。
免疫因素: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导致关节滑膜炎症,像类风湿关节炎,是自身免疫攻击关节滑膜,引起慢性炎症。这类疾病在不同年龄段均可发病,女性相对男性可能有更高的发病率趋势。
退行性因素:随着年龄增长,关节发生退行性变,滑膜也会受到影响,出现慢性炎症。老年人由于关节软骨磨损、骨质增生等退行性改变,容易发生膝关节等部位的滑膜炎。
其他因素:一些代谢性疾病、变态反应性疾病等也可能引发关节滑膜炎。例如痛风性关节炎,尿酸盐沉积在关节滑膜处,刺激滑膜产生炎症反应。
临床表现
关节肿胀:患病关节明显肿胀,皮肤可能轻度发红,肿胀程度因病情轻重而异。以膝关节为例,患者会发现膝盖明显变粗。
疼痛:关节部位疼痛,活动时疼痛加剧。比如髋关节滑膜炎患者,行走、站立等活动时疼痛明显。疼痛程度可从轻微隐痛到剧烈疼痛不等。
活动受限:由于疼痛和肿胀,关节活动范围减小。患者可能发现自己无法正常弯曲或伸直关节,影响日常生活和运动功能。
局部温度升高:炎症部位可能有温度升高的表现,用手触摸能感觉到比周围正常组织温度高。
诊断方法
体格检查:医生会检查关节的肿胀、压痛、活动度等情况。例如检查膝关节时,会按压滑膜处看是否有明显压痛。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可初步了解关节骨质情况,排除骨折等其他病变,但对于早期滑膜炎症显示不敏感。
磁共振成像(MRI):能清晰显示滑膜的病变情况,如滑膜增厚、积液等,是诊断关节滑膜炎较为敏感的检查方法。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等,可帮助判断是否有炎症反应。如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常伴有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升高等。
治疗原则
非手术治疗
休息:患病关节需要休息,减少活动,避免进一步损伤滑膜。例如膝关节滑膜炎患者应减少行走、上下楼梯等活动。
物理治疗:可采用热敷、冷敷、超短波等物理治疗方法。急性期(一般在发病后72小时内)可适当冷敷,减轻肿胀和疼痛;慢性期可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利于炎症消退。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等,如布洛芬等,起到抗炎、止痛作用。但对于儿童,应谨慎使用非甾体抗炎药,需在医生指导下权衡利弊。
手术治疗:对于一些严重的、经保守治疗无效的关节滑膜炎,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如滑膜切除术等,但手术有一定适应证和风险。
预后情况
多数关节滑膜炎患者经过及时、规范的治疗可以得到较好的恢复,症状缓解,关节功能改善。但如果病情迁延不愈,可能导致关节软骨损伤、关节畸形等不良后果,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例如类风湿关节炎导致的关节滑膜炎,如果控制不佳,最终可能使关节严重畸形,丧失功能。不同病因导致的关节滑膜炎预后有所差异,感染性滑膜炎如果能及时控制感染,预后相对较好;而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的滑膜炎往往需要长期管理,预后相对复杂。



